近日,我校商學院金融系王國俊副教授與美國康奈爾大學Lin William Cong教授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Nathan George在金融學權威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上發表論文“RIM-based value premium and factor pricing using value-price divergence”,構建了全新的股票估值因子并更好地解釋了股票市場的定價規律。該期刊為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金融學領域一流期刊(ABS三星),其最近五年影響因子為4.724。  

價值投資一直是投資界非常經典和有效的投資方法,然而最近十多年來,以傳統賬面價值比為估值指標的價值投資卻表現不佳,使得人們開始對價值溢價(value premium)是否長期存在產生懷疑。王國俊及其合作者基于剩余收益模型并結合分析師盈利預測對股票的內在價值進行估計,并發現該內在價值與其市場價格之比(V/P)這一估值指標在預測股票收益率方面完全吸收了賬面市值比和許多其他價值或質量指標的預測能力。根據該估值指標(V/P)的高低所構建的多空組合不僅能很好地對沖動量因子,而且還重現了在過去數十年中似乎不再顯著的價值溢價,并且在常見風險因子調整后仍然有顯著的超額回報。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定價因子:價值價格背離因子(VPD),并定義其收益率為V/P多空組合在小股票和大股票分組內的平均回報。作者發現VPD因子的收益率并不能被常見的多因子模型所解釋,同時,最大夏普比率檢驗和約束R平方檢驗均表明,VPD因子是傳統價值因子HML的更好替代品。最后,作者也發現由VPD、市場、規模和動量因子構成的四因子模型比現有的大多數多因子模型能夠更好地解釋橫截面的股票收益率。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的資助。王國俊副教授2014年畢業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23年起在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任教。目前主要研究領域覆蓋資產定價、對沖基金、行為金融、金融科技等多個方面。已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等國際知名金融學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研究成果獲CFA協會頒發的Graham and Dodd大獎以及歐洲IQAM最佳論文獎。在加盟上海師范大學之前,先后任職于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以及多家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與對沖基金,對量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jbankfin.2023.106812
(供稿、圖片: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