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動我國中小學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由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協辦、慈溪育才中學承辦的以“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主題的全國師德實踐與創新基地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于5月4日至7日在浙江慈溪召開。來自上海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江蘇、安徽、山東等全國各地中小學(含幼兒園)的近30位教育工作一線管理者,圍繞本次會議的主題展開了既有實踐溫度、又有理論深度的交流研討。上級有關領導、慈溪育才中學全體教師和學生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會議開幕式上,慈溪育才中學董事長沈宏邦在致辭中表示,學校教育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復興,我們要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充分認識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辦好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學校。他強調,慈溪育才中學二十五年的辦學歷史,是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完善、提高的歷史。有幸承辦此次全國師德實踐與創新基地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這是育才教育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也是對學校若干年來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肯定和鞭策。慈溪育才中學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師德教育和實踐創新,爭當新時代全國中小學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先行者。
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專業委員會會長、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正平教授指出,當前我們要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指示,把師德培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核心和基礎。立德樹人包括“兩個方面四個維度”,即教師要恪守道德底線,立高尚之德,同時幫助學生培養優良的思想品德,踐行人類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要重視自我職業人格完善和專業發展,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在師德實踐與創新中破解當前師德建設面臨的難題。

現場經驗交流環節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南京師范大學吳貽芳研究中心主任錢煥琦教授主持,首都師范大學附中副校長梁宇學、湖南省東安縣舜德學校副校長蔣旭玲、浙江省慈溪育才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沈建鋒、江蘇省東臺市唐洋中學史俊等基地單位代表分享了他們所在學校的師德建設目標、路徑和成效。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做學生的“大先生”為目標,注重師德建設與師能提升相結合,著力“研修”與“育人”兩種實踐,提升了教師的師德內化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專業發展能力、五育育人能力。慈溪育才中學從提升教學質量和教育公平、維護學校聲譽和競爭力的現實關切出發,始終將師德師風建設放在學校發展的首位,以問題為導向制定“五個不準”,以校園文化建設、民主治理、薪酬管理、獎懲機制全面筑牢師德紅線,師德建設腳踏實地,成效顯著,贏得了社會各界、學生家長的高度贊譽。湖南省東安縣舜德學校把培養志趣雅、治學雅、為人雅、處事雅的儒雅教師作為師德建設的目標,突出“德才兼備、德雅共生”,堅持以規立德、以學明德、以行修德、以評崇德、以文弘德,使學校師德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東臺市唐洋中學以“做最美自己”為師德建設目標,以師德成長提醒機制、師德成長規劃喚醒鄉村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項目賦能促進專業發展,激勵教師做“人師”“名師”“大師”,構建了教師樂于教學、為人師表的師德師風新形象。
第一階段的交流發言結束后,《解放日報》黨委副書記周智強、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次林教授進行了點評。周智強認為,推進師德建設,關鍵在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師德建設實踐和創新基地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在探索和推進師德建設方面有思路、有舉措,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劉次林也認為,交流發言的基地單位在界定師德內涵,明確師德底線,激發師德建設內驅力,培養教師道德判斷力等方面的實踐探索很有價值、很有意義,值得進一步在理論上加以總結和研究。
第二階段的現場經驗交流由全國師德實踐與創新基地專家指導小組組長、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博士生導師張勤教授主持。北京實驗學校副校長張曉龍、山東省濟南德潤高級中學副校長周明媚、上海民辦永昌學校教科研主任張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美琪學校辦公室主任溫太陽、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潘志平、南京師范大學隨園幼兒園園長田梅、南京師范大學龍江幼兒園園長王婷等基地單位代表介紹了他們積極探索和推進師德建設的做法和感悟。北京實驗學校一方面設立高標準,以《北京實驗學校理想教師的標準》引導教師追求“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工作高成果”;另一方面尋找有力抓手,開展“廉潔從教、服務學生”的主題活動,把廉潔教育同師德師風建設結合起來。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美琪學校也把廉潔教育納入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布局,培育“崇廉、奉廉、贊廉”的校園文化。山東省濟南德潤高級中學以黨建為引領和驅動,努力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育教學骨干,把教育教學骨干培養成黨員,讓黨員教師成為師德師風標兵,建設“清靜”師風。上海民辦永昌學校以“師生同塑新時代君子人格”為主旨,以“全員導師、共創周恩來班”作為途徑,將學校德育建設和師德建設結合起來一體推進。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學把教師的成長與學生、家長的成長緊密結合起來,在構建親情教育體系中推動師德建設,使教師真正懂得教育、懂得學生、懂得真愛。南京師范大學的隨園幼兒園和龍江幼兒園以深入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教材教法為切入口,厘定個人修養和行為、教育教學態度和行為的標準和要求,把提升專業素養、優化師能與促進師德成長融合在一起。
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張文忠、杭州師范大學教授王凱分別對第二階段的交流發言進行了點評。張文忠認為,基地單位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舉措,把師德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教育理念、加強廉潔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作為全國師德建設實踐與創新基地可謂名副其實。王凱表示,實踐走在理論的前面,必然滋潤理論。基地單位的師德建設實踐探索彰顯了大師德觀,體現了教育向善的力量,蘊含著對美好教育的期許。其中有書本里所看不到的行動的師德,活生生的師德。推動師德建設實踐和創新,需要實踐探索基礎上的理論提煉和理論支持。
在最后的自由討論交流環節,上海師范大學知識與價值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何云峰教授認為,師德建設實踐和創新基地的寶貴經驗表明,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學校辦學的整體思路上進行考慮,需要注重學校和家長的合作。與會專家教授以“扎實推進,成績喜人;各有特色,有待深入;自覺學習,拓展視野;探索前行,面向實踐”作為對全國師德實踐與創新基地建設工作的總體評價。與會專家和基地學校代表一致表示,為了認真總結好經驗,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師德建設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要相互學習,實現教師倫理道德實踐智慧與理論智慧的結合,共同促進我國師德師風建設的健康發展。

另外,在本次師德建設經驗現場交流會上,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秘書長、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周治華受委托,向全體與會代表和慈溪育才中學每位教師贈送了由上海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8所著名師范大學合作編寫、“人民教育家”于漪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剛剛出版的《教師倫理學》教材,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供稿、攝影: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 作者:周治華、雨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