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學術能力,教育學院于4月26日下午主辦了《上海教育科研》期刊組稿會。《上海教育科研》主編湯林春、副主編張肇豐、責任編輯周明和編輯張提舒可受邀來訪,我校教育學院院長夏惠賢、副院長魏峰,和孔令帥、閻亞軍、李佳麗、朱純潔、劉金松、楊伊、張猛猛等多位教師及教育學院10余名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參與會議。會議由魏峰教授主持。

會議伊始,夏惠賢代表學院對《上海教育科研》編輯部一行四位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隨后,湯林春依次介紹了來訪的編輯團隊,以及《上海教育科研》的發展歷程、辦刊宗旨、期刊定位和特色,并對期刊的社會影響力、發行量、讀者和作者范圍等進行了說明。張肇豐就“理論研究如何聯系實際”這一問題,以幾篇論文為案例,從雜志編輯的視角給參會師生分享了自己的建議。

在交流環節,夏惠賢對《上海教育科研》的辦刊理念與宗旨給予高度肯定,并結合我院《比較教育學報》的辦刊經驗就期刊如何保持學術性、打造特色、擴大影響力等問題提出建議,并就雙方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提出倡議。
接著,各位青年教師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研究興趣,就期刊如何服務于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楊伊副教授表示自己特別認同《上海教育科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刊方針,也一直鼓勵學生以《上海教育科研》為窗口了解基礎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新觀點、新成果、新經驗,期待能與編輯部有更多的交流。朱純潔副教授就自己最近的研究方向“adaptive teaching”與編輯團隊進行了深入探討。劉金松副教授結合個人最近的研究計劃與研究發現,對期刊的選題和欄目設置提出建議,也愿意為雜志的發展貢獻力量。張猛猛博士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中國教育研究的重要價值,認為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學校變革案例能夠產生廣泛且持久影響得益于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上海教育科研》作為一個聚焦理論與實踐的平臺在這方面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孔令帥教授十分稱贊《上海教育科研》對自身特色的堅持,并結合《外國中小學教育》的辦刊經驗給編輯部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議。閻亞軍教授就如何借助理論研究實踐問題、解決實踐問題,如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出觀點,并提醒研究生不要做“書櫥”“書柜”,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借助理論解決實踐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豐富理論。
 
 
湯林春主編對教授和青年教師的建議給予了回應。他表示《上海教育科研》會一直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也希望能夠依托上海師范大學的研究力量,聚焦教育改革的重難點問題,以現實問題研究帶動和促進基礎理論研究,把刊物辦成更有活力、更有學術性的優秀期刊。

交流研討結束后,編輯部老師就研究生的投稿論文進行了針對性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議,“一對一”為作者們答疑解惑。同學們紛紛表示在編輯老師們的點撥下,研究思路更加清晰、修改方向更加明確,收獲極大。
最后,魏峰教授對組稿會進行總結,認為本次會議更像是較高質量的學術研討會,十分感謝《上海教育科研》編輯部給師生帶來的有益建議與指導,使大家獲益匪淺,并希望雙方加強溝通與聯系,保持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供稿、攝影:教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