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浙江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二級教授伏滌修先生受聘為我校兼職教授的儀式在影視傳媒學院舉行,院長趙炳翔向伏滌修教授頒發了聘任證書。伏滌修教授表示,將為上海師大戲劇戲曲學學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伏滌修教授先后在南京大學獲得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戲劇戲曲學方向負責人,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迄今為止,出版學術專著4部,在《文藝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項。


下午,由朱恒夫教授主持,伏滌修教授在光啟講堂作了題為《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劇創作與爭鳴》的學術演講。演講的內容分為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劇創作和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劇理論與爭鳴兩個部分。他按照改革開放初期至九十年代前期、九十年代中期到新世紀前十年、近十多年三個發展階段,介紹了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劇創作,對不同時期歷史劇創作的特點、成就做了歸納、總結,對陳亞先《曹操與楊修》、鄭懷興《新亭淚》《晉宮寒月》《要離與慶忌》《乾佑山天書》《傅山進京》、羅懷臻《金龍與蜉蝣》《西施歸越》、盛和煜《山鬼》等劇作進行了分析和評價。關于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劇理論與爭鳴,他從歷史劇相關概念、新時期以來出現的多元化的史劇觀、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劇爭鳴、新時期以來史劇觀的深化和史劇理論的委頓幾個方面,做了介紹、剖析。對“大歷史”創作、“小歷史”創作,“非歷史化歷史劇”、“歷史寓言劇”、“原型歷史劇”、“非原型歷史劇”等歷史劇創作類型,對“歷史真實論”、“歷史本質真實論”、“歷史審美真實論”、“非原型歷史論”等觀點的內涵與之間的區別進行了闡述。


伏滌修教授的演講正如朱恒夫教授總結的那樣:立足學術前沿,信息量巨大,講述新時期戲曲歷史劇的發展歷程條分縷析,對作品的評論鞭辟入里,評述各家歷史劇的觀點科學公允。總之,能讓聽眾受益匪淺。

(供稿、攝影:影視傳媒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