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球創新資本高端論壇暨雙碳目標實現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于11月12日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會議由上海市經濟學會、上海師范大學與上海技術交易所主辦,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資本研究院與上海市長三角科創產業金融服務協同創新中心聯合承辦。本次會議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相關精神,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創新資本,實現雙碳目標,完善綠色金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而舉辦的國際學術交流會議。本次會議也是上海市社會學界聯合會第十六屆(2022)學術活動月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來自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上海師范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摩洛哥伊本·托法爾大學、英國巴斯大學、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卡迪爾哈斯大學、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美國猶他谷州立大學、巴黎八大等國內外20余所科研院所的教授和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超過1700人次通過線下交流、線上會議和觀看直播相結合的方法參加了開幕式、主旨報告、學術分論壇和國際會議專場。

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李曄教授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李曄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已明確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為進一步加強創新資本、雙碳目標實現與綠色發展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值此上海市科學界聯合會第16屆2022年學術活動月之際,本次會議具有重要意義。李曄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和AACSB國際認證等幾個方面介紹了商學院辦學特色和取得的系列成果。
上海師范大學全球城市研究院執行院長兼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茆訓誠教授受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殷德生教授委托代表上海市經濟學會向大會致辭。茆訓誠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中雙碳目標是中國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召開本次會議是學會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李曄教授致辭

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茆訓誠教授致辭
開幕式上,茆訓誠宣布本次會議的優秀論文獲獎名單,與會嘉賓為獲獎者頒獎。經匿名評審共評選出六篇優秀論文,其中,一等獎一項,作者是上海財經大學的劉冰毅、楊曄和杜衡;二等獎兩項,作者分別是上海師范大學的何東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王云飛和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尤愷,以及南開大學的夏帥和上海師范大學的譚黎陽;三等獎三項,作者分別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萬筱雯和楊波,上海財經大學的連欣燕和何駿,以及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的顧研。開幕式由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朱惠軍主持。

會議論文獲獎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開幕式后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研究員、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邵帥教授、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賈敬敦主任、亞洲大學管理學院林君維教授、上海技術教育所總裁顏明峰先生和上海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資本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玉華教授先后圍繞全球創新資本、雙碳目標實現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做了精彩的主旨報告。主旨報告由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院長劉江會教授主持。
在主旨報告環節,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研究員首先進行了題為“聚焦城市核心功能,推動上海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他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條件。上海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進一步聚焦城市核心功能提升,著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他建議,要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與科創中心建設有機銜接,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也要進一步加快制度供給,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以高水平開放帶動高水平改革和高質量發展;要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發揮高端產業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此外,上海仍需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開辟增長新源泉;并需進一步優化產業創新和發展環境等。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研究員做主旨報告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邵帥教授做了題為“資源供給側的低碳轉型發展”的主旨報告。他主要圍繞“資源詛咒”效應、“環境詛咒”問題、“環境詛咒”的關鍵癥結、如何破解上述問題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他建議資源型地區,要合理選擇產業,實現產業多樣化,通過其他產業的發展來實現當地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一些財稅政策和環境準入門檻,推進資源型產業的綠色技術進步和綠色技術研發水平;要加強對僵尸企業的有效治理,同時實現改善生產效率和治理環境的雙重目標;發揮市場在低碳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推進資源(能源)產品定價的市場化改革,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效結合。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邵帥教授做主旨報告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研究員做了題為“現代金融結構調整與創新資本發展”的主旨報告。賈主任在報告中全面詳細地回顧了現代金融發展,指出現代金融結構調整主要發生了金融體系的變化和現代金融業務的變化。他認為金融與產業是一個相互協同的關系,沒有現代產業發展那就沒有現代金融。他肯定了上海師范大學成立全球創新資本研究院的前瞻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有更多的大學加強創新資本的研究,特別是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第一,深入研究創新資本的問題,尤其是要明確創新資本的概念和內容;第二,要深入開展創新資本的評價和計量研究;第三,要開展用什么樣的市場能推進創新資本交易的有效性、用什么樣的制度來規范創新資本市場的研究。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賈敬敦主任做主旨報告
亞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林君維教授做了題為“臺灣地區在凈零碳排壓力下的永續挑戰”的主旨報告。他分享了臺灣地區的凈碳排放發展規劃、策略和路徑,以及凈零碳排放規劃的兩大重要基礎——科技研發和氣候法則,以及四大策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和社會轉型。他指出臺灣地區的凈零碳排只設定目標和策略,但缺乏明確的執行步驟,這成為了實現最終目標所面臨的一大挑戰。他認為綠色發展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只有實現綠色和平發展才能實現人類的永續發展。


亞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林君維教授做主旨報告
上海技術教育所總裁顏明峰先生做了題為“雙碳”目標下技術交易的實踐與探索這一主旨報告。他提出,“雙碳”和科技創新實際是一種雙生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和雙碳、科技創新密切相關,在“雙碳”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以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為底線,聚焦于產業結構優化的主線,節能降碳技術是準線,資金投入規模為上線,綠色交易市場為基線,“雙碳”需要做到戰略分解。他基于上海技術交易所多年來的實踐探索,講解了技術市場確權體系和定價體系的建立,如何促進技術要素在全國交易中的暢通流動,為“雙碳”提供技術的資源儲備、供需匹配和資本支持。

上海技術教育所總裁顏明峰做主旨報告
上海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資本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玉華教授做了題為“高校‘有組織科研’嵌套共生平臺治理范式初探”的主旨報告。他認為,無論是雙碳目標的實現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為高校科技創新治理范式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他結合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的“反彈琵琶”總體思路,介紹了科轉賦能幣交易市場體系和專業嵌套VC的運作模式,系統闡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嵌套共生數智平臺網絡系統的治理邏輯與治理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高校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的相關政策建議。

上海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資本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玉華教授
下午上半場會議為五個學術分論壇,分別圍繞與“創新、綠色和發展”主題密切相關的五大議題展開熱烈的研討與交流:一是風險投資與創新資本論壇;二是雙碳目標與綠色創新論壇;三是數字經濟與經濟效率論壇;四是低碳減排與貿易經濟論壇;五是區域經濟與協調發展論壇。有20篇高質量論文在分論壇進行了匯報,專家給出了精彩的點評與中肯的建議。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在這場知識盛宴中收獲頗豐。
下午下半場是綠色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專場會議,共邀請了六位嘉賓進行主旨報告。該會議首先由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院長劉江會教授致辭。


商學院院長劉江會教授在國際會議專場致歡迎辭
國際專場主旨報告的上半場由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賈思雪副教授主持,Nabil BOUBRAHIMI教授、Josse ROUSSEL 教授和黃國妍副教授分別做了題為Energy transition in Africa: resilience and renewable energy promotion issues(非洲能源轉型:恢復力和可再生能源推廣問題)、Innovation, deglobalization, de-dollar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創新、去全球化、去美元化和可持續發展)和Cultural proximity, venture capital and firm performance(文化鄰近性、風險投資和企業績效)的報告。




國際會議專場上半場主旨報告
下半場由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張方副教授主持,Serdar S. DURMUSOGLU教授、Maritza SOTOMAYOR副教授和吳艷研究員分別做了題為How Upcycled Product Innovations Can Accelerate Achieving Dual Carbon Goals: An Overview(升級循環產品創新如何加速實現雙重碳目標的綜述)、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multinational performance: A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逆向知識轉移與跨國公司績效:全球價值鏈視角)和Inequality-adjusted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IHDI): U.S State and County Level(調整的人類不平等發展指數(IHDI):美國州和縣的水平)的報告。國際專場論壇也吸引了上千人次的觀看,專題研討效果良好。




國際會議專場上半場主旨報告
(供稿、圖片:商學院 作者:武英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