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和11月8日,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漢語教育史學會副會長李無未教授應邀為對外漢語學院師生帶來兩場題為《近現代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研究價值與意義》的講座。受疫情影響,講座通過線上方式進行,由院長曹秀玲教授主持。

在第一場講座中,李無未教授首先指出,面對日本近現代漢語言文字學史卷帙浩繁的文獻資料,雖然很多學者盡心想要達到“國別漢語言文字學史”的學術目標,但是目前學界還沒有一本比較系統而全面的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研究著作。有關這一方面的深入探討,對研究者的素養要求很高,不僅需要具有深厚的文獻與理論功底,還需要具有深入了解全球歷史的意識。日本近現代豐富的漢語言文字學文獻典藏,既是一種學術挑戰,也是一種學術機遇。
講座中,李無未教授重點分析了近現代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的布局形式及研究內容,認為應該包括研究內容、歷史及意義、研究理論與方法、漢語語音學及漢語音韻學、古今漢語語法學、古今漢語詞匯學等十三個方面。李無未教授特別指出,近現代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的基本布局形式還不夠理想,仍需要更多學者參與研究使之進一步完善。但就目前來說,這種學術布局形式基本上概括性地包含了近現代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基本內容,初步反映了近現代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的面貌。

在第二場講座中,李無未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紹了近現代漢語言文字學史整體性、綜合性的論著,然后從漢語語法學史、音韻學史、詞匯學史、文字學史等方面分析了各分支領域的相關論著。講座最后,李無未教授指出當前近現代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研究的局限及拓展空間,分析了近現代日本漢語言文字學史研究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并向李無未教授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李無未教授的講座視角獨特、內容豐富、文獻翔實、見解深刻。系列講座不僅加深了大家對日本近現代這一特定時期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的認識,還拓寬了研究視野和研究思路,為學子們向著更廣闊的語言研究道路邁進提供了方向。
(供稿、攝影:對外漢語學院 作者:袁華、秦墨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