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教育 2025年9月11日
標題:當我們的推文被轉發到于漪老師的家庭群,這位“人民教育家”親筆寫下回應!
9月9日,在教師節前夕,第一教育刊發了上海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教育學部教授王健的一篇教育時評:《普通教師:我只想、只能也只要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常人”,不好嗎?》。文章探討了廣大“普通”教師當如何學習和踐行“教育家精神”。
文中提到,“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被青年教師視為難以企及的“超人”。而就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第一教育小編見到了于漪老師的孫女——于漪教育教學思想宣講團成員、同濟大學附屬新江灣城實驗學校副校長黃音。她透露:“我昨天看到這篇文章以后,就第一時間分享到了我的家庭群中。”
“教育家精神”是否離廣大普通教師太遙遠?我們當如何理解“崇高”?卓越,是否必然意味著與平凡的決裂?教師節當晚,在讀過上述推文后,于漪老師親筆寫下了她的所思所感——
十分同意王健教授的闡說。“教育家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師道文化的厚重與時代創新活力的融合,彰顯了中國特色。“教育家精神”又是我國千千萬萬耕耘在教育第一線教師的理想追求、道德修煉、情懷拓展、育人智慧、堅韌意志等精神元素的高度凝練與升華,是教師建設自己教育人生的高標,也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不竭動力。
“教育家精神”不是遙遠的存在,很多時候、很多場合與我們同頻共振,十分親切。因為每位教師身上都寓含著或多或少、或濃或淡、或局部或比較全面的“教育家精神”的優秀元素,常態的平凡的工作常閃現啟智潤心、樂教愛生的光亮,個別交流、群體交流時,常心有靈犀一點通,共享其中的智慧、快樂和幸福。踐行和弘揚“教育家精神”就是使自己身上蘊含的優秀元素豐盈起來、飽滿起來、完善起來,鍥而不舍,攀登為學、為師、為人的大境界,為強國強教作貢獻。“教育家精神”標桿高高樹起,為所有教師精神世界的攀登注入了巨大的力量,教育家同樣需要學習、踐行、攀登。
教育家本就是教師隊伍的一員,從事的是極其平凡又極具戰略意義的立德樹人工作,由于時代等多種機緣使他成為“家”,與教育家精神是兩個概念。具體的人就會有長處與不足,就會有歷史局限、時代局限,因而以教育家精神為高標努力踐行與弘揚,更是堅守初心、責任擔當。
人的挺立是精神的挺立,教師精神世界高高挺立,必能創造中國教育的輝煌。
《上海教育》雜志資料照
黃音也與我們分享了王健教授文章中特別打動她的兩段話——“卓越的教育家,從來不是憑空誕生的‘超人’,而是將‘常人’之事做到極致的‘非凡之人’。”“我們頌揚教育家精神,并非鼓勵所有教師成為名垂青史的‘超人’,而是為了啟迪一種‘立足常境、追求超然;始于常境、臻于超然’的生命姿態。”
作為于漪老師的孫女,同為教育者的黃音坦言:“我做老師,有時候也會拿自己和于老師作比較。比著比著,我體會到于老師身上有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孩子們一視同仁,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國家的寶貝、自己的寶貝來對待。”
她還向第一教育分享了她的讀后感:“我看到這篇文章以后非常感動,覺得自己作為一名老師,身上涌動出不竭的力量,一定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發揮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不斷地探索如何成為孩子們喜歡的老師。”
鏈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sPv5fJ23VrIXU_7fHgE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