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由我校旅游學院、休閑與旅游研究中心、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文學、媒介與社會:社會科學研究前沿議題研討會”在線舉行。本次會議邀請到了來自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山東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關傳播學、文學、旅游學、藝術學、社會學等人文社科領域的20余名知名學者,《東岳論叢》《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旅游科學》《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評論》《云南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為本次會議提供了學術支持。本次會議由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沈悅博士全程主持,與會學者圍繞文學、媒介、社會、都市文化等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交叉前沿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院長王峰教授,圍繞元宇宙展開了發言,他認為元宇宙四要素分別為游戲、虛擬現實、物聯網和交易系統。

我校期刊副編審社陳吉介紹了《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兩本學術期刊的辦刊特色。

山東社會科學院《東岳論叢》王源研究員提出應注重文化傳播中的情感要素。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雜志李亦婷編輯將研究聚焦于近代英語教育與社會變遷。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云南社會科學》責任編輯廖霞和《旅游科學》編輯部主任宋波教授就刊物關注學術視角、刊文特色與選文標準進行了發言。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金波教授就如何展開高質量學術寫作進行了發言。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藍云春副教授關注津巴布韋文學中的殖民賠償隱喻與土改敘事。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黃軼教授以蘇曼殊為例,提供了一種外部認知視角。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鐘新教授的報告主題圍繞精準國際傳播研究展開。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張華教授闡述了非遺在影視作品中的傳播現狀等。

我校旅游學院毛潤澤副教授介紹了精神旅游的相關議題;哲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邢海燕教授探究了數字革命與城市的現代性;旅游學院袁丁博士從知識轉移視角出發,打造嶺磨村精準扶貧方式。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周笑教授對中國新媒體社會進行了數字解讀。上海外國語大學卓越學院副院長鄧惟佳教授分享了社交媒體對青年群體態度與認知的影響等相關議題。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李智教授分享了他對于紀錄片與視聽傳播研究的思考。
我校影視傳媒學院聶艷梅教授對身體理論的演進和視頻博客中的身體傳播特征進行了分析;影視傳媒學院周韌教授對“文化傳播”與“傳播文化”這兩個傳播學研究中的概念進行了辨析。
會議最后,與會學者就論壇主題展開了自由討論,并對將來進一步的跨學科合作研究作出了展望,這次會議也對當前建設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學科研究前沿議題提供了新思路。
(供稿、圖片: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杜美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