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由人文學院主辦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結項成果《中華禮制變遷史》新書發布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中華禮制變遷史》由我校湯勤福擔任總主編。來自中國歷史研究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吉林大學、中華書局及上海師范大學等單位的三十余位專家學者出席發布會。

新書發布儀式由我校社科處處長董麗敏主持。副校長陳恒在致辭中指出湯勤福老師踏實做學問,奉獻了大量優秀的成果,值得同輩和后學學習。
湯勤福回顧了《中華禮制變遷史》的編纂過程中,評審專家、項目組參成員、學術顧問及中華書局提供的幫助和支持。中華書局學術部主任羅華彤介紹了《中華禮制變遷史》進入中華書局出版項目、申報出版基金、審稿、校對、印制的過程。
會上,湯勤福向我校古典文獻資料館及圖書館分別贈送《中華禮制變遷史》一套,古籍所所長鐘翀、校圖書館副書記趙龍接受贈書。
專家評議環節由人文學院副院長張劍光主持。七位外埠專家及三位上海市專家就《中華禮制變遷史》的學術價值及該書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西北大學王子今指出,該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貫通的禮制變遷史彌補了研究的空白。廈門大學陳支平認為,該書從歷史學角度,為學界提供了禮制貫穿和變遷的脈絡,具有某種開創性的成就。中國歷史研究院樓勁認為,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大陸禮制研究從長期積累階段開始進入到深入展開的階段。中國歷史研究院吳麗娛認為,該書是大陸禮制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了大陸禮制研究的最新水平和成績,意味著禮制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華南師范大學陳長琦指出,該書內容相對系統完整,分時段系統完整地闡述了中華禮制的變化,能夠準確反映禮制變遷的面貌。浙江大學李華瑞認為,宋代禮制研究的薄弱,跟宋代歷史的特點有關,第三卷篇幅安排比較符合宋代的情況。武漢大學楊華指出,該書理論創新,特色鮮明,史料廣泛,方法創新,問題清晰,見解獨到細致。
復旦大學韓昇指出,中華禮制變遷反映的是國家的變遷,映射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歷程,從變遷史角度去分析禮,是中國禮制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華東師范大學章義和將湯勤福老師的研究概括為“從理到禮”,其研究思維宏大,方法上古今貫通,該書充分反映了通貫和變化。華東師范大學黃純艷認為,該書全面系統論述了中華禮制的變遷,湯勤福老師廣泛團結了國內禮制研究的學者,學術研究和組織工作非常扎實。首都師范大學葛金芳、吉林大學張鶴泉也發表了相關意見。
發布會最后由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查清華致感謝辭。

《中華禮制變遷史》是對先秦至近現代禮制變遷的首次系統梳理和總結。分為先秦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編、唐五代遼宋金編、元明清近現代編四冊,凡169萬字,近期已由中華書局出版。禮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有其現代價值。正如主編湯勤福所說的那樣:“在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善社會風氣、提升國人道德,凝聚中華兒女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探究中華禮制變遷的規律,無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該書的出版,無疑在今天對國家治理和社會規范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
(供稿、圖片:人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