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為進一步加大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培養力度,助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上?!拔鍌€中心”特別是科創中心建設,根據《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實施辦法》(滬人社專〔2020〕223號),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于近日開展2022年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以下簡稱:“超博”計劃)資助申報工作。現就我校“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申報工作安排如下:
一、申請條件
申請人須為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間進入我校設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全職從事研究工作的在站博士后人員(不包括定向委培、現役軍人、在站研發型等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員),并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基本條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潛質、學術道德和綜合能力;
2.人事關系在本市設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3.申報當年不滿36周歲(申請人須為1986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每生育1胎的女性博士后可放寬1周歲,最多放寬3周歲;
4.須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進行申請,資助期內不得變更合作導師,不得變更身份。
(二)優先推薦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設站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推薦:
1.在國家及本市重點實驗室、重大科學設施、重點研究中心、重大專項任務等重大平臺、前沿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以及“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中從事研究工作;
2.在本市認定的高峰人才團隊、院士、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和上海領軍人才團隊中從事研究工作;
3.在本市重點支持的宇宙起源與天體觀測、光子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量子科學、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大數據等人才高峰建設重點領域及未來產業領域從事研究工作;
4.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或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學位后,在列入教育部“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名單的設站單位或設站學科,或在列入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設站單位中從事研究工作;
5.研究能力突出,取得重大自主創新研究成果,申報年度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進站后,獲得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或面上一等資助)一項及以上,或在相關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
6.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須為一級學科)研究;
7.在疫苗與新藥、臨床診療技術、智能防控、新材料與防疫用品等疫情防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研發與應用中做出重要貢獻。
(三)不占名額申報條件
以下人員不占本單位申報名額:
(1)符合基本條件的當度“博新計劃”入選人員;
(2)合作導師為經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確定的高峰人才及團隊核心成員或院士。其中,合作導師為本市高峰人才的,不限名額推薦申報;合作導師為院士或高峰人才團隊核心成員的,每名合作導師限推薦1名;
(3)外籍、港澳臺博士后。
(四)下列人員符合基本條件的,可直接入選“超博”計劃
1.“超博”計劃申報當年度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以下簡稱“博新計劃”),且未申報過“超博”計劃;
2.獲當年度上海市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
(五)下列人員不列入申報范圍
1.已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和派出項目、“中德博士后交流項目”“香江學者計劃”“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等支持計劃的博士后人員;
2.已列入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本市綜合性人才培養資助計劃的博士后人員;
3.已列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師資博士后培養項目的博士后人員;
4.以擬進站人員身份參加2021年“超博”計劃評審未入選的人員。
二、資助標準
(一)入選“超博”計劃的博士后人員,由上海市促進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按照每人每年15萬元、共資助2年的標準予以資助。設站單位對獲得此項資助的博士后人員,應給予不低于1:1的配套經費。
(二)對“超博”計劃申報當年度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以下簡稱“博新計劃”)的博士后人員,按照每人每年10萬元、共資助2年的標準予以資助。
對先入選本市“超博”計劃,再獲國家“博新”計劃資助的博士后,資助金額累計不超過20萬元。
三、申報流程和進度安排
(一)即日起至8月25日 各流動站根據文件要求,組織本站符合條件的博士后及擬入站博士后申報、遴選。申報材料由各流動站統一發送電子文檔至校博管辦工作郵箱:postdoctor@shnu.edu.cn,供校內遴選使用:
1.《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日常經費資助申請表》(附件1)1份。表末需有相關負責人簽字、蓋所屬學院章。
2.個人身份材料1套。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本科階段至今的學位證、畢業證復印件,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博士學位證、畢業證復印件;應屆博士畢業生須提供學生證復印件、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決議書復印件及所在學校出具當年可授予學位的證明。
3.博士導師推薦意見或博士后合作導師推薦意見1份。
4.學術及科研成果材料的電子版。材料發送至postdoctor@shnu.edu.cn,包括:近三年代表申請人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論文、課題、專著、專利或獎勵等(要求為一作或通訊作者,共同一作不可超過3位)。其中:論文和專著提供封面及相關信息頁(須體現作者排名情況、發表期刊、影響因子等情況),專利和獎勵提供證書。
5.突破年齡限制的女性博士后,應提供子女出生證明。
(二)8月26日至9月2日 人事處組織專家開展遴選推薦工作。
(三)9月3日至9月7日 網上公示推薦人選名單。
(四)9月8日至9月15日 獲推薦的人選登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門戶網站(rsj.sh.gov.cn)主頁或上海國際人才網(www.sh-italent.cn)—人才計劃項目申報—“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進行網上信息填報,上傳《申請表》及相關證明材料并完成提交,逾期系統將自動關閉,不再受理申報事宜。
(五)9月8日至9月18日 人事處完成網上申報材料與書面材料一致性審核,并提交上報。
四、其他要求
(一)各流動站應積極組織動員,根據本通知要求擇優推薦,并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開展工作。
(二)申請人須確保網上申報材料和報送紙質材料內容完全一致;流動站應加強對材料真實性和一致性的審核。如申報材料出現內容不一致、弄虛作假等情況,將取消申報及入選資格。
五、申報過程中如有其他問題,請及時與人事處聯系:
聯系人:張老師 聯系電話:021-64322252
郵箱:postdoctor@shnu.edu.cn
人事處
2022年7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