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我校哲學與法政學院法學社黨支部走進海灣旅游區,共同參與了“楓橋新治?紅立方”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哲學與法政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姚秋磊,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創建支部——法學社黨支部書記孫晨龍攜法學社黨支部成員出席本次活動。此次活動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為核心,匯聚多方力量,聯動柘林法庭、奉賢區人民檢察院等單位黨組織,共同探索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活動現場,海灣旅游區黨工委副書記王東輝說,“楓橋新治·紅立方”黨建品牌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核心,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社會治理新模式,通過法治資源下沉賦能基層、治理關口前移化解風險,將法治服務融入網格管理,筑牢平安法治根基。
活動現場,海灣旅游區平安建設辦公室黨支部與奉賢區人民法院柘林法庭黨支部、奉賢區人民檢察院第五黨支部及第六黨支部、我校哲學與法政學院法學社黨支部簽署結對共建協議。此次共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高校資源與基層治理需求深度融合的重要實踐,更是提升青年學生法治實踐能力的關鍵平臺。
本次活動正式發布了“楓橋新治?紅立方”黨建品牌重點項目“育苗護航行動”與“實踐育人計劃”。法學社黨支部將組織學生深度參與糾紛調解、普法宣講等基層治理實踐,依托協同育人平臺,通過雙向評估機制,推動法學理論與治理實踐深度融合。
活動現場,“習近平法治思想專論課研習實踐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法學社黨支部將以此為契機,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研究與實踐轉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治理中落地生根。
哲學與法政學院學生表演了巡回法庭情景劇《曉燕維權路》。學生們通過角色扮演真實還原庭審流程,以沉浸式演繹生動詮釋司法公正,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對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與踐行決心。
法檢專家圍繞法律知識掌握程度、庭審案件分析、邏輯推理、法定程序、臨場應變能力、庭審角色表現等6方面對庭審情況進行專業點評,既肯定了同學們的精彩表演,又針對證據分析和運用、控辯雙方的辯論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專業意見和建議。
活動最后,哲學與法政學院青年教師劉睿帶來了《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效和經驗》專題授課。通過共建聯學,全體黨員深刻領會到,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必須以優良作風筑牢法治信仰、以實干精神踐行使命擔當。
此次活動標志著法學社黨支部與地方黨組織在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領域的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未來,法學社黨支部將以共建合作為紐帶,以品牌項目為抓手,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與人才優勢,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實踐中錘煉黨性、增長才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法治進程貢獻青春力量。
(供稿、攝影:哲學與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