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心理學院人生導師主題沙龍在教苑樓D座401舉辦。活動特邀浦東新區人大代表、上海迎智正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婚姻與家庭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妍擔任主講嘉賓,以《國安筑基,心治護航——共筑社會安全穩定新防線》為題,與心理學院師生分享心理學在社會治理中的實踐與思考。活動由心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吳瑋主持,上海迎智正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宋成銳、心理學院應用心理系副教授胡天翊一同出席本次活動。

王妍老師結合十余年社會心理服務經驗,強調心理學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價值。她指出,“社會穩定的根本在于人心穩定”,通過社區危機干預、網絡輿情疏導等案例,闡明心理工作者需建立“社會心理風險預警系統”,將個體心理狀態監測納入社會治理體系。針對基層心理服務建設,她提出“服務標準化、人才專業化、技術數字化”的三維策略:以分級響應機制應對心理危機,培養兼具政策解讀與實操能力的社區心理師,并開發現場演示的“社區心理服務管理系統”,實現數據驅動的精準決策。面對新時代使命,她呼吁心理工作者成為社會情緒的“穩壓器”,以疫情期間心理援助為例,強調從業者需將國家戰略轉化為可落地的服務方案,如通過“政策轉化”能力設計社區心理韌性培育計劃。
在交流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圍繞心理學專業的社會應用、職業發展路徑等話題積極提問。王妍結合自身多年心理服務實踐,對每個問題都給予了細致解答。她特別強調,青年學子要培養“問題導向”思維,在實踐中將心理學理論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保持對技術應用的理性思考。現場互動氛圍熱烈,同學們對心理學專業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思考。

此次沙龍特別邀請資深心理學專家分享其實踐經驗和專業洞見,為心理學院學子搭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成長平臺。活動不僅深化了同學們對心理學服務國家戰略的認知,更清晰勾勒出新時代心理工作者的職業發展路徑。通過案例解析和互動探討,同學們進一步堅定了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信念,明確了提升實務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的努力方向,為成長為兼具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心理工作者奠定了堅實基礎。

師說:
“每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考題。當你把個人能力鍛造成解決時代痛點的鑰匙,平凡的工作也會閃耀使命的光輝。”
“人們往往聽不進旁人的勸誡,直到自己親身碰壁才會醒悟。一次失誤、一場小挫折,才能讓人真正停下腳步,開始反思和調整。”
“真正有效的指導,不是空談概念,而是提供清晰的行動框架、可量化的指標和適配現實場景的解決方案,讓理論真正落地,而非停留在紙面上。”
青年說:
王妍老師的分享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我認知的新大門。作為人大代表與企業管理者,她從社會需求和職場實戰出發,將心理學知識與社會服務、企業管理深度結合,讓我深刻體會到心理學的靈活性與實用性。這場沙龍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思維的革新,激勵我在未來學習中,主動探索心理學與多領域的交叉應用,用專業知識創造更大價值。——心理學院2024級發展與教育心理 譚衡
王妍老師以浦東新區人大代表與企業掌舵者的雙重身份,展現出令人欽佩的女性力量。她用奮斗歷程詮釋“命運由自己書寫”,打破外界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以果敢與堅韌闖出一片天地。王老師的分享讓我認識到,無論是心理學還是其他學科,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知識真正的價值。——心理學院2024級心理健康教育 田秋妤
王妍老師結合自身經歷與豐富案例,從職業規劃、個人成長等方面展開講解,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她談到要明確目標,腳踏實地前行,同時保持開放心態擁抱變化,這些話語讓我對未來發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這場沙龍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心靈的啟迪,激勵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努力追尋屬于自己的精彩。——心理學院2024級發展與教育心理 王瑜
(供稿、攝影:心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