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以青春之名,赴時代之約”——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建團103周年主題活動在徐匯校區文苑樓402、喀什第六中學同步舉行。
上海市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疆團隊總領隊、喀什第六中學校長陳偉文,喀什第六中學團委副書記陸進軍,上海市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疆團隊成員、人文學院輔導員李墨在喀什第六中學會場出席活動。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丁輝,上海新銳青少年藝術促進中心、徐匯區非遺項目“唐文治先生讀文法(唐調)”代表性傳承人杜亞群,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潘黎勇,上海師范大學團委書記黃雨艷,上海師范大學離退休工作部副部長陳重來,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學工辦主任朱倩云在上海師范大學會場出席活動。活動由人文學院團委書記陳若千主持。

為搭建滬喀兩地青年交流合作的平臺,培育深具家國情懷、勇擔時代使命的新時代青年,在活動現場,人文學院團委副書記荊鳴昊與喀什六中團委副書記陸進軍云端簽署團學共建協議,旨在實現“團建引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未來,雙方將就團建共建、實踐共建、研究共建、教育共建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推動雙方事業再上新臺階。
上海市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疆團隊總領隊、喀什六中校長陳偉文講話,他表示,通過此次團委共建活動,喀什六中與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將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生培養等方面展開深入的交流與合作,探索培養新時代優秀青年的新模式、新路徑,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滬喀力量。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潘黎勇與上海新銳青少年藝術促進中心、徐匯區非遺項目“唐文治先生讀文法(唐調)”代表性傳承人杜亞群簽署共建協議。此次共建合作圍繞“守正創新、活態傳承”核心目標,組建“上師大唐調非遺傳承與推廣團隊”,打造徐匯區唐調非遺傳習基地,培養儲備唐調青年傳承人,形成唐調可持續發展體系。
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丁輝上臺,共同進行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唐調傳承基地揭牌。雙方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依托唐調吟誦百年文脈,發揮唐調美育功能,推動唐調吟誦在新時代的創新性發展。
在“青春之幟”環節,學院團委對共青團先進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上海師范大學團委書記黃雨艷、上海師范大學離退休工作部副部長陳重來、人文學院學工辦主任朱倩云分別為同學們頒發榮譽證書。希望與會同學們能以示范典型為榜樣,以實際行動踐行青春力量。

在“青春之光”環節,2022級漢語言文學(光啟實驗班)1班張彥涵,2022級漢語言文學(師范世承)3班陳奕歆、彭佳儀,2022級歷史學(師范)2班王昭文圍繞《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第二卷的內容,從傳統文化、教育強國等方面分享了學習感悟。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進一步明確自身肩負的時代使命,立志“未來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好老師”。

在“青春之志”環節,人文學院第三屆“朝陽杯”演講比賽冠軍、2024級漢語言文學(師范)2班李卓頤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成長密碼”主題演講,她強調文化傳承邊界在拓寬,呼吁新時代青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與創新,照亮民族復興的新征程。

在“青春之鑰”環節,人文學院團委副書記荊鳴昊帶領滬喀兩地與會團員宣誓。錚錚誓言,響徹全場,這不僅是對入團初心的重溫,更是對青春使命的承諾。團員們將以五四精神為指引,時刻牢記責任,爭做新時代優秀團員。


喀什六中的依帕爾古麗?阿布都熱依木作為優秀團員代表發言。她圍繞“共青團是什么”“成為團員意味著什么”“我們生逢怎樣的時代”三個問題展開,表示共青團是青年的精神家園,成為團員意味著擔當責任,當代青年生逢盛世,呼吁共青團員緊跟黨的步伐,以團章為準則,在知識的沃野深耕,在實踐的熔爐淬煉,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潘黎勇作總結講話。他希望和喀什六中秉持“互助共贏、共同進步”的原則,攜手推進青年人才培養;期望與上海新銳青少年藝術促進中心共同推動非遺傳承與創新,增強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他結合五四運動的背景和意義,從“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家國天下”“提升專業素養,練就過硬本領”“投身社會實踐,展現青年擔當”“錘煉品德修為,引領時代風尚”四方面與青年朋友們共勉,號召同學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民族復興偉業拼搏創造、砥礪奮進,為努力把我校建設成為教師教育領先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貢獻智慧和力量。

新時代呼喚新青年,新時代塑造新青年。新時代為當代青年提供了施展抱負的廣闊舞臺,也需要青年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人文學院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極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引導人文青年鑄牢理想信念之基、永葆接續奮斗之力,挺膺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供稿、攝影:人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