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建筑工程學院2019屆優秀畢業生、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設計師陳冬梅應邀回到學院,以“BIM工程師的職業道路”為主題,在奉賢校區建工樓510為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專業認知與職業發展分享。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項目金牌得主、2024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冬梅校友深耕BIM領域多年,累計參與28個項目,作為核心設計人員深度參與8個國家及省市級重大工程BIM設計,斬獲5項行業重要獎項。從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到高級設計師的蛻變歷程中,她始終以扎實的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在數字化建造領域書寫職業傳奇。

分享會上,陳冬梅校友從職業發展邏輯切入,系統解讀了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與職業方向。她強調,工程管理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與公共協調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無論是設計、施工還是咨詢領域,都需要以“全流程管控”思維賦能項目落地。結合崇明花博會復興館等標桿項目實踐,她生動展示了BIM技術在項目協調、建模優化、設計深化中的創新應用——通過三維可視化模擬與管線綜合優化,項目設計效率提升30%,錯漏碰缺問題減少40%,充分體現了BIM技術在提升工程品質中的關鍵作用。

陳冬梅校友坦言“熱愛與堅持是最好的導師”。她特別分享了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備賽經歷:“180天的封閉式訓練,30余次方案推翻重建,最終在國家級舞臺上驗證了‘毅力與持續學習’的價值。”針對行業發展趨勢,她指出智能建造與綠色建筑已成為不可逆的時代潮流,BIM技術正從單一建模工具升級為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建議同學們強化跨學科能力,尤其是數據處理、軟件開發與AI應用等領域的學習,以應對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圍繞“BIM技術在成本控制中的實際應用”“跨專業學習路徑規劃”等問題踴躍提問。陳冬梅校友結合自身經驗,建議同學們在項目實踐中主動承擔挑戰性任務,在競賽中錘煉技能,在持續學習中拓寬職業邊界。她特別強調:“技術工具會不斷迭代,但對工程品質的追求、對創新突破的渴望,永遠是職業發展的底層邏輯。”

這場融合職業經驗與行業洞見的分享,為同學們構建了清晰的BIM工程師職業發展圖譜。正如陳冬梅校友所言:“從傳統工程管理到數字化建造,變的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對專業的赤誠與深耕。”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將以優秀校友為榜樣,錨定職業坐標,在BIM技術與智能建造的浪潮中找準發力點,為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積蓄青春力量。

(供稿、攝影:建筑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