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學子是躍動的音符”專題讀書會在學校徐匯校區外賓樓101會議室舉行。本次讀書會由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上海師范大學分會、上海師范大學僑聯聯合舉辦,特邀我校英語語言文學教授、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名譽顧問、上海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陸建非分享其關于《紅樓隱翠?桂雨沁心 上海師大建筑的老故事》的編著心得。讀書會由上海師大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昊冰主持。

讀書會以簡短樸素而意蘊深長的贈書儀式拉開帷幕。陸建非向在場教師贈予新書,上海師大分會副會長汪臘萍、上海師范大學僑聯主席鄧清海作為代表接受了贈書。隨后,陸建非以親身經歷為引,徐徐展開上海師范大學7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他深入解讀校園建筑的前世今生,從歲月斑駁的老教學樓,到拔地而起的現代場館,那些磚石瓦礫仿佛瞬間被賦予生命,背后的故事與文化內涵逐一浮現。陸建非感慨道:“建筑絕非冰冷的物理構造,實則是校園精神與文化一脈相承的鮮活載體 。”

陸建非娓娓道來的故事讓與會教師仿若置身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深切領悟到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學子是躍動的音符” 這句妙喻的豐富內涵。大家對本校上海師大獨有的校園文化、建筑精神,不再停留于表面的認知,而是看到了其深藏的文化內核,聽到了它發展變遷的歷史往事;與會教師們對于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時代命題,也有了新的思索,并站在中西方文明互鑒的宏大格局下重新審視當下。
讀書會中,陸建非還分享了他對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的理解,提出大學的靈魂在于其文化,而大學精神則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大學不僅是民族精神的守護者、弘揚者,更是開拓者和豐富者。


讀書會現場氣氛熱烈活躍,思維的漣漪層層激蕩。上海師大分會會員石慧敏學長表示,品讀一幢幢建筑的老故事,了解它們的前塵往事前世今生,也勾起了大家求學及留校工作后在師大校園的無數沁心回憶。上海師大僑聯新僑驛站理事長高喆表示,上海師大因培育教師而生,其歷史、發展、建筑與精神,皆為教育與教師而來;上海師大校徽的綠色,是木之本色;校園建筑的紅色,乃火之光彩,木火通明,是靈動與生機、熱情與活力相得益彰的文明之象。與會教師紛紛表示,讀書會啟迪著每一位海歸教師在教學實踐、人才培養模式、乃至校園文化建設等關鍵領域開展大膽探索,更為海歸教師群體在建設教師教育領先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提供了理念指引支持與實踐導向路徑。
(供稿、攝影:歐美同學會上海師范大學分會、上海師范大學僑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