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師范大學主辦、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承辦,上海師范大學基礎美術教育研究中心、長三角美術教育研究聯盟會議協辦的面向未來:國際視覺藝術教育研討會暨第五屆長三角美術教育研究聯盟會議于12月4日在會議中心一號報告廳召開。本屆大會就學校美術課程中的設計課程與教學、美術教師的設計教育素養、視覺藝術教育研究等話題展開了廣泛與深入的研討,旨在促進面向未來的視覺藝術教育的創新發展,為全球同行提供一個探討與反思視覺藝術教育的對話場所與探究平臺。

本次會議全程現場直播,采用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與會方式。出席會議的有來自中國、德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國的視覺藝術教育學者、美術教師、相關學者、中小學美術教師、美術館教育部門負責人、以及相關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線上及線下共60余位代表。我校副校長李曄,教務處、美術學院黨政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共同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志勇主持。副校長李曄、教務處處長高湘萍、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周朝暉、聯盟會議發起人、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錢初熹先后致辭。

李曄對出席本次會議的美術教育界代表及在云端的國內外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談道,上海師范大學一直致力于各類美育人才的培養,有著全上海最齊備的藝術學科建制,近年來,學院美術學專業取得顯著的發展。希望本次會議能能助推學院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希望國內外學者貢獻對學校美育發展的真知灼見。

高湘萍向與會專家和和學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她談道,本次大會的主題中面向未來的關鍵在于創新。美術教育的面向未來意味著超越技能性的訓練,這對于師范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會議能圍繞創新這一要點展開深入探討,取得圓滿成功。
周朝暉談道,美術是一個承載社會歷史的詞,是一門世界性的語言,美術作品蘊含了人類對于未來的憧憬,與人類發展進程同步。希望在論壇的出生地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里,與會專家能聚焦美術,用自己的執著和熱情為古老的美術教育注入活力。
錢初熹感謝了會議主辦方辛勤努力的籌備工作,介紹了長三角美術教育研究聯盟會議創立的初衷和會議發展歷程,希望會議能得到更多志同道合人士的關注和支持,期待在本次第五屆會議中,各位專家能通過廣泛深入的交流產生更多前瞻性成果,推動美術教育加速發展。
開幕式后,大會進行了兩組專家主題演講。在第一組主題演講中,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導,上海高等學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范圣璽;德國明斯特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卡佳·博美;木馬設計創始人、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前院長、上海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丁偉;日本埼玉大學副教授、日本開隆堂版小學美術教科書主編內田裕子進行了主題演講。



范圣璽談道,如何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課題。設計的過程不僅能解決問題,也可以發現問題,創新就在解決和發現問題中產生。他用國內外大量的案例及通識課程的教學說明設計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激發聽眾對設計教育價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對設計、創造力、創造力培養三者關系的理解。
卡佳·博美教授從“反思是教師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這一觀點出發,指出反思的主要目的是概述知識、識別教學現象,并對教學現象進行分類,分享了她基于雙視角圖像的攝影模式提高學生反思能力的教學方法,加深了聽眾對教學反思作為教師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的深刻認識。
丁偉結合自身的教育和設計經歷探討了設計的內涵及意義。他談道,在進入融合發展的新時代,設計師關注的重點轉到社會設計和社會創新,希望教育中能引入更多的產教融合、科藝融合、構建更多的情境和場景,讓學生體會產業的變遷、創意產業的升級、設計教育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
內田裕子提出了“為了做到像設計師一樣思考,學校教育應該做些什么”的問題。建議學校鼓勵學生學習設計師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審美意識、幻想力和打破定性思維的能力,對改革學校設計課程與設計教學有深刻的意義。
第一組主題演講后,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錢初熹;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教授、韓國文化教育學會會長、韓國造型教育學會副會長金香美;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前院長王大根;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趙志勇先后在第二場主題演講中發言。
錢初熹介紹了基于項目學習的中小學設計課程的理念與路徑,分享了項目學習的案例,強調了各學科及跨學科的學習都需要發揮設計的力量。希望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師能鼓勵學生向設計師一樣思考,積極開展基于項目學習的設計教學,引導學生獲得面對未知世界、富有美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金香美介紹了韓國中小學及大學設計教育的新動向,通過案例提出在教學中積極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設計在環境升級、綠色設計等方面的實用價值,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設計的協同教育作用。
王大根提出,在美術教材中須融入設計內容和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面對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時像設計師一樣設計、經歷、體驗設計流程,使用跨學科的設計方法,從而使學生了解“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價值觀,提升公民的設計素養和審美品位。
趙志勇介紹了設計概念的歷史發展和演化,介紹了中國早期的美育教育,分享了關于伊頓、包豪斯學校、范圣璽的代表作品和教學理念,提出將跨學科、跨媒體的藝術人才培養延伸和貫穿到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中。

當天下午,會議分別就“尋文化基因、品非遺之美——江南水鄉古鎮‘非遺進校園’美育路徑及其課程推廣”、“廈門英才學校幼小中十五年一貫制創美課程研發與實踐”、“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視覺藝術教育研究的新視野與新方法”專題進行了專題發言。發言專家分享了在學校美術教育、項目教學、教學研究中的經驗和想法,尤其在視覺藝術教育的創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藝術課程的設置、各學段學生對美育的需求和美育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體現了學術視野的開放性和包容性?,F場討論活躍,氣氛熱烈。
在閉幕式中,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志勇對此次會議進行了全面的總結。他談道,本次會議探討了美術學術前沿與熱點問題,推動了視覺藝術學科的繁榮和發展,必將有力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視覺藝術教育進一步的融通和協作。隨后,下一屆會議主辦方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黨委書記索奕雙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情況,期待各位代表相聚金華。
本次會議的召開得到了國內外各大高校專家、學者及上海市基礎美術教育教師的大力支持,積極響應了國家加強并完善新時代美育工作的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深刻的前瞻意義。活動主辦方希望通過國內外大、中、小學美術教育專家的共同交流與合作,加強國內外院校間的校級合作,總結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方法,促進社會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重視,推動藝術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創建創新型社會貢獻力量。
(供稿、攝影:美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