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1月30日上午8:00至次日北京時間凌晨,由美國佐治亞西南州立大學中國別現代研究中心(CCBMS)、中國上海師范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所、斯洛文尼亞普里莫斯卡大學別現代研究中心(CBMS)聯合舉辦的第三屆美國暨第七屆國際別現代研究學術會議在線上順利召開。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別現代理論的最新發展——關于跨學科的當代問題對話”,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愛爾蘭、斯諾文尼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十多位世界知名哲學家、美學家、藝術史家以及來自國內復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揚州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山西傳媒學院等高校的知名美學家、文論家和青年學者共四十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美國佐治亞西南州立大學中國別現代研究中心(CCBMS)主任基頓·韋恩主持。
開幕式上,佐治亞西南州立大學學術部主任朱迪·奧頓教授對中國學者、上海師范大學的王建疆教授在美學、哲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為世界學界的貢獻給予高度肯定,特別指出,別現代主義理論的提出為世界哲學界、美學界等領域創造了極具思想性的學術話題,為解決和解釋當今社會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提供了新思路、新視角。
接著,著名別現代主義理論創始人王建疆教授著重從范疇創新、方法創新、話語創新、國內外研究現狀、國內外評價等方面介紹了自2019年以來別現代主義研究的新進展。

中國知名美學家、翻譯家、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陸揚教授發表了題為《解釋和改造世界之路上的別現代主義》的演講,對別現代主義理論取得的學術成就和世界影響予以高度評價,并表示在已經譯介了大量西方名著給中國學者之后,從現在開始,將致力于向世界譯介別現代主義理論。
世界知名美學家、哲學家、斯洛文尼亞普里莫斯卡大學別現代研究中心(CBMS)主任厄內斯特·曾科教授將德里達的后現代理論與別現代主義理論進行比較,深入探討了別現代問題,以及別現代主義理論對約凱·羅伯茨、羅伯特·法里斯、哈爾·羅伯茨在《網絡宣傳》中列舉的認識論危機的有效應對。
英國哲學博士埃內亞·邊沁教授將西方斯多葛主義和巴洛克風格與別現代主義進行了對比研究,認為“通過將西方世界的這些傳統和王建疆教授提出的別現代主義理論結合起來,才有可能產生一種當代哲學。”
美國東南密蘇里州立大學政治學、哲學和宗教系教授凱瑞·韋恩從美國疫情的現實出發,認為口罩是政治在醫學科學中的假面罩,假面罩的政治寓言讓現代醫學具有了一種偽現代性,這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偽現代性,因為它不是在現代性之中保留前現代的思想和實踐,而是在現代醫學科學自身中創造的偽現代性。
美國獨立學者大衛·布魯貝克教授以《別現代跨越式停頓:道家美學、原初虛無、道德責任》為題駁斥了康德的“自然界不能成為道德原則的基礎論。”認為別現代哲學包括了現代歐洲學界中幾乎完全沒有的體驗美學,并提出警示:僅以科學理解來解釋自然領域的文化有可能遭受失衡的風險。
來自中國的徐大偉副教授從對中西哲學和藝術中的“主義”的考察,論證了別現代主義的真髓所在和價值生成。
關煜博士從對當代先鋒藝術的“玩世現實主義”正名開始,論證了別現代主義藝術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冠名的現實意義。
本次會議的最大亮點是,與前幾屆會議相比,國內外學界對別現代主義的研究已經從基礎闡釋走向了精深討論,別現代主義理論的26個次級核心范疇得到了國內外學界的細化研究。歐美學界的諸多專家學者將別現代主義理論與當今最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如福柯、德里達、朗西埃等人的思想學說進行對比研究,從而彰顯了別現代主義這一中國本土原創理論的價值。
另外,在本次會議的英語發言中,“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上海師范大學)“Wangjianjiang”(王建疆)“Bie-mordernism”(別現代主義)也成為高頻詞。這表明,中國話語有極大的潛能走向世界,為我們走入全球思想市場、參與國際學術對話,在“中西馬我”的新格局中合力構筑“哲學四邊形”,期待“哲學時刻”的到來提供了自信和經驗。
據悉,別現代主義自2014年由我校王建疆教授在中俄高層文化論壇上首次提出后,經過7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諸多范疇和方法,這些范疇和方法橫跨哲學、美學、藝術學、文藝學、法學、經濟學、文化學、計算機學等領域,形成了極具系統性和實踐性的思想體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涵蓋性理論”。目前,歐美國家先后成立了兩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我校王建疆教授的別現代主義理論。意大利建立了專門的別現代主義研究網站。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開設了30多個專欄,發表了150多篇別現代主義討論文章。
(供稿、攝影:蔣應紅、張少委、徐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