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上海師范大學第二屆“AI+”青年教師發展分論壇活動以騰訊會議形式在線上舉辦。兩個分論壇分別以“‘她’的智慧 ‘AI’的力量”和“‘5G+AI’賦能數字化轉型”為主題,來自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11位專家學者,我校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和部分研究生、本科生近700人參加論壇。

開幕式上,我校信機學院院長張波歡迎致辭。他代表學院感謝各位專家在百忙之中支持師大青年教師發展工作,并介紹了學校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而制定和實施的中青年教師隊伍質量提升工程以及 “AI+”青年教師發展系列論壇活動。他特別提到,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女性教師占很大比重,她們不僅奮斗在教學一線,也深耕在學術前沿,成為上海師范大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此本屆論壇專門聚焦設立了以“‘她’的智慧 ‘AI’的力量”為主題的分論壇。

CCF上海分部副主席、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王長波代表CCF上海分部致辭,上海市計算機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彭鑫代表上海市計算機學會致辭,并預祝大會圓滿舉辦。

“‘她’的智慧 ‘AI’的力量”主題分論壇聚焦人工智能發展中獨特的“女性科學家視角”,探索如何為人工智能產業帶來更多價值、貢獻更多力量,激發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自然人機交互聯合實驗室負責人龍艷花主持論壇。

復旦大學熊赟教授的報告“深度畫像,智慧監管”就復雜的人類行為數據在金融監控應用場景中的技術路線、面臨挑戰與研究趨勢作了詳細介紹。

上海大學劉通副教授作報告“深度強化學習在邊緣智能中的應用”,介紹了如何運用前沿的深度強化學習理論與算法解決邊緣計算中的服務部署和計算卸載問題。

同濟大學羅燁副教授的報告“Data Driven Deep Learning based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s”中提出了一系列用于精確醫療圖像分割的深度學習模型,解決了醫療圖像中數據量過小,數據多中心以及不均衡樣本等問題。

華東師范大學陳小紅副教授作報告“Automated Prototype Generation for Smart Home Systems: A requirement-driven Approach”,提出了從用戶的初始需求考慮并基于系統仿真和動畫技術自動生成智能家居系統的系統原型。

華東師范大學韓莉副教授作報告“工作流任務的容錯調度算法”,介紹了高性能計算領域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兩大難題:容錯和能耗,并提出了相應的調度算法。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趙曉麗副教授作報告“生成對抗網絡在圖像語義分割中的應用”,介紹了改進的生成對抗網絡算法以達到圖像邊緣清晰、內部一致的圖像分割目標。

“‘5G+AI’賦能數字化轉型”分論壇聚焦5G、AI等相關技術,以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探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推動力與AI時代的青年教師發展課題。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袁非牛主持論壇。

上海大學姜之源教授作報告“極低延時高可靠通信的系統化極簡設計和車聯網應用”,探討由智能車路協同應用研究引發的對未來無線通信網絡中新型通信接口和網絡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彥旻副教授作報告“New Challenges and Recent Progress on Speech Processing in A Cocktail Party”,總結了近年來雞尾酒會問題中語音處理的進展以及未來的新挑戰和潛在方向。

復旦大學的張俊文研究員作報告“AI+智能光通信:機器學習賦能高速光通信”,介紹了AI機器學習等技術在光通信中的具體應用與最新進展。

上海大學的任肖強教授作報告“融入先驗知識的強化學習”,介紹了未知通信信道數據的遠程狀態估計器的調度設計和在不規則環境下的抓取的快速學習。

復旦大學的王昕教授作報告“無線通信網絡的動態資源優化和在線學習方法”,介紹了主動適變的資源優化配置算法機制。
本次論壇由上海師范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上海智能教育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上海分部、上海市計算機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共同指導,旨在激勵青年教師充分交流,交叉融合,朝著人工智能新領域發起沖擊。信機學院將堅持定期舉辦青年教師論壇等一系列相關活動,助力青年教師聚焦領域前沿,發現短板不足,尋找研究方向。
(供稿、攝影: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