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在我校上海退役軍人學院副院長、“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學習與運用”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劉蘭英研究員、學院輔導員王驁老師的帶領下,2024級全體本科生新生前往寶山區“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開展課程實踐教學活動。

參觀過程中,在解說員班長的引導下,同學們步入莊嚴肅穆的“好八連事跡展覽館”,就此開啟了一段追尋紅色歷史的非凡之旅。展館陳列分設“四館一室”,生動且全面地講述了這支英雄連隊的光輝歷程與不朽精神。

場館內的300多幅照片、200多件實物以及十幾面錦旗,詳實而充分地反映了“好八連”在上海各個時期的事跡與經驗,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南京路上好八連”從戰火中誕生、在戰斗中成長、在繁華都市堅守崗位的輝煌歷程。展覽館中陳列著的木工箱、補鞋箱、針線包、理發箱等“傳家寶”,它們宛如歲月的見證者,銘刻著八連官兵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歲月。這些工具箱不僅僅是八連官兵勤儉節約、質樸無華的生動寫照,更是其艱苦奮斗精神的鮮明象征。八連官兵的奉獻精神恰似璀璨星辰,閃耀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為同學們樹立起無私奉獻的巍峨標桿。

參觀結束后,同學們深受教育,倍感鼓舞,并寫下了一篇篇的實踐考察心得體會。以下是部分學生代表的實踐教學感悟。
王麗云:參觀完紀念館后,我對自己退役軍人的身份有了新的認識。雖然已經離開了部隊,但好八連的精神應該成為我繼續前行的動力。在社會生活中,我也應該像在部隊時一樣,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被物質利益所迷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出貢獻,繼續傳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以軍人的紀律性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作為退役軍人,我們有責任將部隊的優良傳統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軍人的價值和精神內涵。
程泰毓: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深刻感受到了好八連精神的偉大和崇高。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深知自己肩負著傳承和發揚這種精神的責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以好八連為榜樣,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錘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和能力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杜威:通過在帶隊班長的講解中,我了解到好八連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種種感人事跡。他們不僅在戰斗中表現出色,更在艱苦的環境中展現了團結合作、互助友愛的精神。在戰斗外,他們也積極參與地方建設,為新社會的建立貢獻力量。這些精神,不僅是軍事精神的體現,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當具備的品質。作為一名教師,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與責任感,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秉持這種精神。
此次參觀“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活動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學習與運用”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之一。對于退役后繼續學歷深造的同學們而言,這是一次深刻而難忘的思想洗禮。同學們將繼續秉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帶著“好八連”的精神重返校園。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他們將繼續傳承和發揚艱苦奮斗、愛國奉獻、廉潔自律的優良傳統,以更為堅定的信念和滿腔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全力以赴、貢獻力量。

據悉,“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學習與運用”這門課程是在學校黨委和宣傳部領導下,上海退役軍人學院承擔建設的目前面向本科生新生開設的專業方向課。在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基礎上,如組建課程研發團隊和教學團隊,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明晰課程建設思路,形成課程建設方案,編制教學大綱,開展集體備課,制作教學課件等,于本學期9月中旬正式開啟課程第一課。本課程圍繞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理論體系,將系統講解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核心內涵,通過專題講解、朋輩交流、國防導師進課堂、國防基地參觀、案例教學和創意作業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增強現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激勵他們結合自身教育專業將“學思想”“用思想”和“宣傳思想”有機結合,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實踐運用,為將來從事中小學國防教育奠定基礎。
(供稿、攝影:上海退役軍人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