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有效地增強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操作能力,旅游學院于11月18日組織2024級MTA學生走進國際營地教育協會(ICF)的會員單位——上海候鳥營地,開展現場實踐教學活動。此次實踐教學由旅游學院副院長兼MTA教育中心主任張宏梅教授、MTA中心副主任孫佼佼副教授和趙正老師帶隊。本次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實地考察、交流座談、科普問答和親身體驗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研學旅游的理解,顯著提高了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學生們不僅學習到了生態知識,還掌握了文旅企業面臨的階段性挑戰和實際解決方案。
候鳥營地創始人田暉于當天下午接待并帶領師生們進行實地考察。田暉與同學們分享了候鳥營地集教育、休閑、體驗為一體的生態型、綜合性自然教育營地的創辦經驗、實操流程、管理經驗和未來規劃等,也向同學們展示了候鳥營地在營地研學教育領域的人文情懷和獨特性。
座談交流環節中,針對師生們提出的“國內外營地研學教育發展特征、營地課程設計和未來規劃”等問題,田暉憑借其國際化視野與豐富的營地實踐與創業經驗,深入闡述了營地項目的創辦理念、品牌傳播、課程設計和文化傳承等內容。該分享不僅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了研學教育在利民、利經濟、利文化、利生態等多層面的重要性,也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案例,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思考。
在活動的實踐環節中,學生們親身參與了實踐項目,深入體驗了“旅教文體”的多元跨界融合魅力。學生們通過親身團隊協作,體驗了旅游與體育結合帶來的挑戰,也更深入體會到營地教育的活動設計、團隊組織和管理方式方面的實踐過程。這種跨界體驗讓他們認識到,文旅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單一產業的繁榮,更是多個領域相互促進、相互賦能的結果。
本次候鳥營地實踐教學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學生們通過體驗“自然+教育+旅游”的融合模式,深刻感受到了新時代文旅產業在促進國民身心健康、推動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課程內容的精心設計不僅深化了他們對旅游產業跨界融合現象的理解,也極大地提升了他們在文旅產業實踐經營、理念傳播以及可持續發展策略等領域的認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