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1日,由我校人文學院和校美學與美育研究所主辦的“別現代主義與文藝理論話語體系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徐匯校區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復旦大學、中南大學、華東政法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揚州大學、南昌大學等高校及學術機構、社會團體的60多名美學家、文論家、法學家、藝術家、計算機專家在線上和線下進行了發言,近500人次參加了線上會議。

開幕式由上海師范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所所長、別現代主義創始人王建疆教授主持,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查清華教授、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學科帶頭人陸揚教授、美國佐治亞州西南州立大學中國別現代研究中心(CCBMS)主任基頓·韋恩教授、歐盟成員國斯洛文尼亞普利莫斯卡大學別現代主義研究中心(CBMS)主任恩斯特·曾科先后致辭,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

查清華在致辭中說,上海師范大學是別現代主義理論的誕生地,我院王建疆教授是別現代主義理論的創始人。別現代主義理論蜚聲海內外,美國和歐盟的大學紛紛自主建立別現代研究機構研究王建疆的別現代理論,就充分說明這個理論的學術價值。陸揚表示,幾年前參加過別現代主義會議,但現在看到的別現代理論較前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我們的研究也應該跟上這個理論的步伐。基頓·韋恩認為,王建疆埋下了別現代主義的種子在全球發芽生長,根本原因就在于別現代主義是個思想的孵化器,能夠啟發人們去創造新的思想。恩斯特曾科說,別現代理論產生于中國,但它的適用性和意義不會局限于中國,而是具有世界性。
本次會議共分六場,來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三代專家學者結合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對別現代主義作為中國本土原創理論的價值、意義、前景以及別現代主義與中國文藝理論話語體系建設之間的關系展開多角度的深入探討。會議議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對文藝理論本身的探討。王建疆從范疇與理論體系之間的關系入手,總結了別現代主義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的26個范疇,展示了中國文藝理論話語體系建設的實際進展。榮躍明從全球化戰略的高度論述了別現代主義理論進一步占領國際思想市場和文化市場的意義和路徑。楊永茂通過自己創造的別在論、肖建華以其“超實踐”延伸了別現代主義有別于的思維方式。陸揚、王洪岳教授從西方理論角度論述了“理論”本身的功能轉型和多維交織。曾軍教授從媒介技術的角度論述了網絡文學的內在機理和運行機制。
應用別現代主義理論解決專業問題和現實問題。中南大學的禹建湘教授應用別現代主義的時間空間化理論和英雄空間理論分析網絡英雄產生的原因和成長路徑。華東政法大學的張弓教授運用別現代理論探討電影工業中的理論問題。國際著名畫家孟巖介紹了自己在鄉村善治中應用別現代主義有別于的思維方式進行美麗中國建設的經驗。陳海光教授演示了別現代主義區別真偽現代性在文學人物甄別中的應用。
進行跨學科的別現代主義生命股權理論探討。法學教授劉作翔、石文龍和國際律師于光榮等與王建疆教授一起從法學專業角度集中探討了別現代主義生命股權之與人類幸福感和美感來源的問題,顯示了別現代主義理論的哲學涵蓋性特點。
據悉,11月30日,“別現代主義的最新進展”國際學術會議將由美國佐治亞州西南州立大學中國別現代研究中心(CCBMS)在線上舉辦,并向全球聽眾開放。
(供稿、攝影:人文學院 作者:蔣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