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具身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教融合(IEEAIF)論壇在嘉定上海汽車城舉辦。該論壇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具身智能專委會主辦,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承辦,來自上海振華、上海電氣、支付寶等40余家知名企業負責人、專家,以及同濟大學和我校師生參加。論壇主席、副校長李曄教授致歡迎辭,同濟大學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具身智能專委會主任陳啟軍為論壇致辭,論壇共同主席、信機學院副院長袁非牛教授主持開幕式。

李曄對蒞臨本次論壇的各位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和師生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他指出,具身智能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前沿技術,在智能制造、教育服務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有責任也有義務緊跟時代的步伐,將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中,以便培養出更多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希望通過此次論壇,促進高校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共同推進產教融合發展。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讓學生能夠更早地接觸行業的實際需求,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陳啟軍在致辭中對本次論壇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強調,通過本次論壇的平臺,期待大家能夠共同促進校企合作新的突破,推動具身智能領域前沿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袁非牛介紹了學院的產教融合情況,向參會企業嘉賓展示了學院近年來的優秀科研成果和科研團隊,表示歡迎企業與學院加強溝通,聯合攻關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
 
主題報告環節由安康副教授主持,來自業界的專家們帶來了前沿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分享。上海振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系統軟件研究院院長王振國在“智慧港口水平運輸系統開啟混行時代”報告中,從多個角度深入闡述智慧港口運輸系統在AI時代的重大研究意義,其分享的先進研究方法為高校科研團隊和相關企業攻克技術難題提供了寶貴參考經驗。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顧爽作了“人工智能在風電大部件預測性維護的應用”報告,剖析了行業痛點與目標,構思創新運維智能體系統,為風電行業智能化發展開拓新思路。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算法專家許濤的“大模型涌現力探討及其在金融電商領域應用”報告,深入探討大模型涌現力的應用,展示生活場景中的AI智能助手,彰顯AI技術廣闊前景。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王斌作了“具身智能與機器人應用的未來藍圖”報告,探討了大模型引領的新趨勢,提出了端到端全棧技術具身人工智能云端機器人的概念,并詳細闡述了云端智能架構與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樂聚(蘇州)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松分享了“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探索”報告,對當前人形機器人在企業的研發現狀進行了精彩介紹,為未來人形機器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圓桌論壇由信機學院林曉教授主持,袁非牛教授、信機學院上官倩芡副教授與五位報告嘉賓共同圍繞“具身智能背景下的企業人才需求”和“校企融合的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新模式”兩大議題展開熱烈討論。企業代表紛紛表示,當前最缺的就是具備專有通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而高校代表則強調,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合作,依據企業需求優化培養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和實踐平臺。嘉賓們還就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提出諸多具體建議,如加強企業專家與高校師生的面對面交流、設置符合企業需求的培養方案、強化項目制教學等,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當日,信機學院70余名師生也參加了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具身智能會議(EAIC),聽取了院士專家的精彩報告。同學們接觸到行業最前沿理論,開拓全新視野,激發科研興趣,對實踐應用有了更深層次理解。老師們了解到行業最新趨勢,促進教學方法與科研業務的提升。此次會議為師生打開了新的思路,為學院學科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本次論壇旨在探討如何把握具身智能領域發展的時代機遇,促進新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行業資源的互通共享,增進企業與學術思想的碰撞,實現協同持續發展。同時,研討具身智能背景下的產教融合范式,圍繞企業的人才需求、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提升就業質量與就業率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具身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師生搭建了交流互動平臺,更為推動校企合作、實現產教融合注入新的動力。

(供稿、攝影:信機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