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持“打造精品、凸顯特色、注重實效”的原則,立足專業特色,打造一批精品黨課,11月13日下午,人文學院“弘揚教育家精神,勇擔新時代使命”黨課競賽在文苑樓904會議室舉行。校特邀黨建組織員、人文學院退休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丁光勛,人文學院黨委委員、組織員戚靜,人文學院輔導員、領航理論宣講團指導教師王振輝出席本次活動并擔任評委。此次競賽由人文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領航理論宣講團隊長周彥雯主持。

經過前期宣傳動員和報名篩選,共有15名選手入圍此次競賽。在比賽現場,參賽選手結合自身實際,從多個不同視角,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和熱情洋溢、挺拔昂揚的精神風貌,深入淺出地闡釋他們對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向現場觀眾展現當代師大人文學子的教育情懷和遠大理想。

朱湘婷結合自身在西部地區的支教經歷,用平實質樸的語言講述感人肺腑的真實教育故事,以“新時代”“心教育”“新使命”“心擔當”四個關鍵詞闡釋自己對于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蔡淑婷依托《林海雪原》,帶領大家沉浸式感受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之間英勇戰斗、堅持抗日的歷史情景,從英雄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薛焱丹的《以風雪滄桑,探中華之光——用“三味”讓文化資源“活”起來》主題黨課,關注近年來我國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實踐熱點,結合家鄉山西實際、檔案學專業特色,帶來了一場生動的講述。王子吟從“半條被子”的故事出發,講解了群眾史觀的時代彰顯和中國作為,指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一以貫之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應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黃瑤帶來《時代教育新征程、我輩蓬勃續華章》主題宣講,從中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入手,講述新時代人民教師于漪、張桂梅、熊碧芳等人的先進事跡,表達了當代青年傳承“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精神的決心。姚佳慧通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掃盲教育和新時代的特殊教育案例,講解了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王思淇以“文化軟實力”為切口,從近幾年“國風”熱潮現象說開去,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李冰欣以我校校訓“厚德、博學、求是、篤行”為導入,指出師大校訓的底色就是“教書育人,守正創新”,教育家精神與我們每一位青年學子息息相關。
所有選手展示完畢后,丁光勛老師作點評總結。他對十五位選手的精彩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示選手們態度認真、思想端正,選取的黨課內容既圍繞時事熱點,又貼合專業實際。丁老師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觀點鮮明,論據充足有力支撐;二是內化于心,將理論原文更多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三是腳踏實地,運用身邊實際案例說明道理;四是抑揚頓挫,語音語調引人入勝。本次競賽共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與會評委為獲獎選手頒發了榮譽證書。


本次競賽倡導同學們將理論學習與專業學習深度融合,是學生黨員們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教育家精神的生動實踐。學院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繼續引導學生黨員腳踏實地、砥礪奮進,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踐行教育家精神、勇擔新時代使命。
(供稿、攝影:人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