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提升機關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能力和素質,不斷加強機關作風建設,11月7日機關黨委組織“青年匯”成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沉浸式黨課活動。

在場館講解員的帶領下,機關青年教工們首先參觀了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推動我國社會治理領域改革,加強黨對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通過大量鮮活的實踐案例和物品,博物館真實記錄了從長寧區華陽路街道起步的“凝聚力工程”發展成為上海城市黨建的品牌名片的生動歷程。一段段生動的歷史畫卷,讓人深刻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活力與生命力。

隨后沉浸式黨課《新路》給機關青年教工們帶來了基層社會治理的親身體驗。六位老師被分在角色組,有的扮演社區中的老年人,面對搬遷的決策;有的因為共同居住的空間狹小而與家人頻繁爭執;有的則成為了外企白領,每天面臨著停車難;其他老師成為社區工作者,處理鄰里矛盾,解決居民生活困難。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青年教工們全心投入,展現了極高的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耐心溝通和細致關懷,最終化解了矛盾,促進了社區的和諧。在劇本殺的真實案例中不僅讓老師們展示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智慧,也讓老師們切身體會到重視基層社會的整體性治理、系統性治理、協同性治理的創新思路。

活動最后,老師們分享了各自的角色體驗和心得體會。姚婷婷老師講道:這次的活動十分有意義,不僅為我們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還大大增強了我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照片、實物、影像等多種形式,深刻了解了“凝聚力工程”如何從長寧區華陽路街道起步,并迅速推廣到全市的過程。此外,角色扮演與劇本演繹這種新穎的黨課形式亦令我耳目一新,讓我身臨其境地體驗了基層干部的工作日常,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也讓我感受到了自己作為黨員的責任和擔當。詹舒才老師講道:《新路》沉浸式黨課讓我真切感受到不同年代的基層干部如何在時代的變遷中創新群眾工作的方法。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體驗了他們面對各種困難時的堅定與智慧。課程用生動的方式展現了干部們怎樣一步步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把黨的溫暖帶到百姓身邊。這次經歷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黨的初心,也讓我對未來如何更好地服務師生有了新的思考。

機關黨委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黨課形式,讓機關青年黨員、教工們在實踐中體會,在學習中成長,在活動中凝聚機關青年的力量和智慧。
(供稿、攝影:機關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