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主辦的全球教師專業發展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成立儀式的一個構成部分,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同步進行。論壇通過視頻播放、在線演講與線下報告等多種形式呈現,邀請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知名學者共同探討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收集和分享來自全球的教師教育挑戰和經驗。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教師是教育改革與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優秀教師的成長歷程需要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堅持終身學習和持續提升,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副總干事Getachew ENGIDA教授發表題為“可持續發展時代教育的未來”的主旨演講。《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明確指出,在當今高速發展的世界,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他認為,促進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在于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ENGIDA教授呼吁各方力量積極合作,推動教師成為終身學習的先行者,為基礎教育的轉型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Andreas SCHLEICHER的演講聚焦于疫情后的教師隊伍建設。他高度贊賞中國在疫情中的教育應對策略,特別是在教師專業發展領域中的成績與貢獻。中國應對疫情的一個成功經驗在于強調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學生構建正面的學校環境和氛圍。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瑪麗·盧·富爾頓教師學院的Robert C. KLEINSASSER教授,從學術期刊編輯的角度出發,簡要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教師教育領域的學術發表情況。他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植根于特點的教育政策環境,需要不斷傾聽國內外同行的聲音。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彬教授對當前的教師教育提出了七點困惑。他的演講著重探討了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的關系,指出教師教育必須走在未來基礎教育的前面,培養更多優質的未來教師。美國教師教育學院協會理事長Robert FLODEN教授簡要介紹了過去20年中美國教師隊伍的變化情況與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他的演講特別強調教師職前教育的重要性,主張通過促進教師隊伍的流動性來保證教育公平。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的王潔教授介紹了中國教師的專業發展路徑,特別體現為重視行動教育,堅持將教師放在探索者的地位,引導教師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新知識和新技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局教育創新與技能發展部負責人汪利兵博士在報告中總結了來自部分亞太國家的經驗。他的報告特別指出,需要通過為全體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來提高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授Karen Edge特別強調教師的包容性,認為要創造一種友好的工作氛圍來支持全體教師的個性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落戶上海,為我們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參與全球治理搭建了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本次論壇為國內外教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專業的交流渠道。通過分享和傾聽來自全球的教師教育經驗,為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獻言獻策。全球教師教育論壇是該組織系列論壇中的一個重要構成,與8月份舉行的中國教師專業發展論壇和11月份即將舉行的帶路國家教師專業發展論壇共同構成一個統一整體。全球教師專業發展論壇側重于推廣世界各國的成熟經驗,中國教師專業發展論壇側重于發掘中國模式的世界價值,帶路國家教師專業發展論壇側重于積累和分享發展中國家的成長經驗。通過深入的合作研究和信息分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致力于在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同時,幫助更多教師成長為卓越的教育家。
(供稿、攝影: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作者:董伊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