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我國第40個教師節,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推進學院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9月26日下午,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在奉賢校區科技樓A座801會議室舉行“傳承教育家精神,做新時代‘大先生’”師德師風建設月主題活動。


活動包括“青藍工程”計劃系列之“青·藍”職涯工作坊(第一期)和新進教師培訓兩部分。學院黨委書記陳曉虹,副院長袁非牛、魏爽,學院師德師風建設總督導黃新出席,2024年新進青年教師及帶教導師參加。會議由學院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黃詩旸主持。

“青·藍”職涯工作坊是學院在迎接建校70周年之際新推出的面向學院全體教師的系列活動,以促進教師職業發展為目標,牽起新老教師互學互助的紐帶,“青”“藍”兩代教學相長,為學院事業發展凝聚力量。在本期活動中,陳曉虹為學院師德師風建設總督導黃新頒發聘書;袁非牛為帶教導師們頒發聘書;新進青年教師與帶教導師結對。

陳曉虹鼓勵青年教師,一要善于學習、盡快熟悉新環境,熟悉上海、熟悉師大,熟悉學院,熟悉規章制度;二要強化政治意識,自覺立德修身,嚴謹求實,保持敬畏之心,真誠待人;三要主動融入團隊,加強與導師和團隊成員的溝通,積極參與學院活動。希望青年教師與帶教導師教學相長,共同為學院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學院中、青兩代優秀教師代表分享成長經歷。首屆上海教育系統“申教名匠”獲得者李傳江教授強調,高校教師首先要站穩講臺,要把教學當成“天大”的事情;要有教育情懷,對教育事業要化被動要求為主動追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他還從“重視產教融合”“積極融入團隊”“做好科研支撐教學”三個方面給出了具體建議。校優秀世承青年教師楊茹副教授結合自身職業發展感悟,分享了自己在教學、科研以及班導師和學生黨建工作方面獲得的經驗,她談到,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在新環境下拓寬研究視野和研究領域。同時也希望新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心比心、以身作則、因材施教。

帶教導師代表寄語新教師。李魯群教授希望新進青年教師們能夠及時根據個人研究方向和學科特色,迅速調整自己,適應環境;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積極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主動參與學院學科建設并貢獻自己的力量。李美子老師祝福青年教師在科研上早出成果,在教學上能夠早日成長為經驗豐富的“老”教師。

新教師代表作交流發言。計算機系祁宏達老師表示,作為新一代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他會傳承前輩教育家的精神,精進教學,追求真理,無私奉獻。同時緊扣國家發展戰略開展科研,為科技強國添磚加瓦。馬菁濤表示,作為新時代教師,肩負傳承與創新雙重使命,要堅定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堅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準則,傳承教育家精神,共育時代新人。

工作坊活動結束后,學院組織2024年新進教師開展入職培訓。黃新開展師德師風專題培訓,并結合案例進行了警示教育。他詳細解讀了學校和學院有關制度文件,強調學院對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零容忍”。希望青年教師們對教學事業和本職工作負責,樹立育人為本的職業觀,弘揚教育家精神,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爭做“四有”好老師。


魏爽著重介紹了本科教學規范。她強調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鼓勵新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和學生工作,盡早站穩三尺講臺。袁非牛就如何提升科研能力給出了具體建議,鼓勵新教師早做規劃,勇于面對挑戰和失敗,要耐得住寂寞、堅持追求真理。同時還強調了科研活動中的“紅線”和“底線”問題,警示青年教師務必恪守學術道德。
信機學院在年初推出了“青藍工程”計劃,作為培養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一個標桿工程、品牌工程,旨在促進青年教師加快適應學院教學科研工作,有效提升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穩步推進學院教學科研梯隊的不斷完善。自啟動以來,學院不斷充實其內容、豐富其形式、深化其內涵,通過“引、學、說、賽、曬”,“青藍”結對,攜手共進,真正實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供稿、攝影: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