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第三季“學生講課程思政”活動質量,化材學院為學生講師團量身打造“理工科課程思政教學方法論”系列課程,目的是幫助學生講師進一步了解課程思政相關政策、明確課程思政重要內涵、學會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思政育人能力。第一期課程于9月11日在徐匯校區體化樓224C開展,化材學院黨委書記盛況、上海課程思政教學名師賈能勤教授、上海青年教師課程思政展演一等獎獲得者應葉副教授三位老師從不同角度為同學們授課。


盛況老師首先詳細闡述了課程思政的內涵,帶領同學們學習課程思政相關政策文件,引導同學們思考“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課程思政定義。其次,盛老師分析了理工科課程思政的育人優勢,通過案例講解了理工科課程思政的元素挖掘方法。最后,盛老師強調了師范生課程思政能力建設的四重結構:理解能力、挖掘能力、融入能力、協同能力。他鼓勵講師們通過專業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起自身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與國家、與世界的聯系,進而內化為學生的精神涵養、價值追求、思維習慣和處事方式等,并在這種聯系中確定人生價值、明確人生志向。

賈能勤老師由全國教育大會的“六個下功夫”引入課程,通過介紹《蘊含課程思政理念的物理化學》課程的開發設計,從實踐角度教大家如何解讀教學目標以及設計教學內容。賈老師重點闡述了思政元素中的文化自信和科學精神。文化自信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在前沿科學中的貢獻,科學精神包含科學興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索等。通過大量豐富有趣的案例與大家分享了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最后,賈老師希望學生講師們通過知識體系教學、價值體系育人、創新體系做事,全面把握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的深刻內涵。

應葉老師首先展示了自己課程思政教學展演比賽一等獎的課程片段。從“天為什么是藍色的?”這一充滿童趣的問題引入拉曼光譜,仿佛在大家眼前拉開了一道神秘的知識帷幕,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應老師講解了拉曼光譜的原理,并且展示其在食品安全、病毒檢測、安全檢查等多方面的應用,充分體現了化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接著,應老師與大家交流了自己在上課程思政課后總結出來的反思,強調了從學生發展核心要素出發去育人和育才的重要性。她建議學生講師們在課程中要突出化學的價值,體現化學的認識思路和認識視角,同時注重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三位老師的講課讓大家受益匪淺,后續還會有更多老師將課程思政的探索和經驗與同學們分享。希望學生講師們主動學習,勤于思考,積極實踐,推動第三季“學生講課程思政”活動高質量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青年力量。
(供稿、攝影: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