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至31日,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派出第二期上海國際STEM教育志愿團,在坦桑尼亞開展入校教學教研活動、支持當地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建設。本期志愿團延續2023年8月第一期赴坦團隊傳統,在上海市中小學征募到兩位優秀數學教師加入,她們分別是來自洋涇菊園實驗學校的成懿君老師與來自復旦附中國際部的張閔雪老師;另首次選拔上海師范大學在校學生擔任國際STEM教育志愿者,來自比較教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張運吉、胡奇與碩士研究生朱佳雯、成佳蕾共四名同學隨隊出征。在大力提升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水平、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的背景下,上海師范大學創新國際教育志愿者機制,探索開啟STEM教師職前職后全球勝任力培養新賽道。

7月2日,第二期赴坦桑尼亞上海國際STEM教育志愿團行前會在聯合國教科文教師教育中心大樓舉行,宣布四位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加入本期志愿團并成立臨時黨支部,至此團隊集結完畢、即將開拔。7月15日晚,志愿團主要成員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飛赴坦桑,新的中坦教育與青年合作故事開始醞釀。

7月16日上午,志愿團首先來到戴阿蒙小學和奧林匹奧小學。在校長辦公室與兩所學校校長、教師進行簡單見面與交流后,志愿團進入學校課堂,觀摩當地教師教學,隨后立即開展跨文化教研活動。志愿團成員分散到每個坦桑教師小組,作為教研引導者,充分尊重每位當地教師的發言,啟發教師關注教學的核心問題、凝練集體智慧以改進課堂設計。長時間的教研討論后,黃興豐教授和朱佳雯同學為當地教師介紹了變式教學的重要概念,丁若曦博士詳細介紹中坦項目各階段中國教研組文化“TRG”與坦桑尼亞教師在校專業發展活動“MEWAKA”的融合,現場反響熱烈。次日,復旦附中國際部數學教師張閔雪在戴阿蒙小學為坦桑教師進行教學示范。示范課結束后,在黃興豐教授的指導下,學生志愿者協助坦桑教師進行課堂反思與討論。學生志愿者在課堂觀察和討論中的積極參與,幫助坦桑教師更好地理解中國教研文化,為當地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視角。18日上午,坦桑尼亞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行歡迎儀式,坦方多位領導在儀式上向志愿者們表示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中坦雙方團隊就數字教育資源庫建設、本期志愿團在坦工作日程、定點學校的教學現狀與挑戰等問題開展了持續一天的討論。
7月19日,志愿團在工具中學——一所歷史悠久的女子中學開展教學示范與教研討論。沈軼驊博士作為示范課教師,與坦桑當地教師就“數對與坐標”知識教學中如何與生活實際結合、如何巧用教學方法構建學生思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坦桑尼亞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菲卡·瑪卡邦古博士在出差行程中專程趕回加入當天的中坦跨文化教研,繼去年12月來華研修后,她愿意再一次體驗教師思維碰撞的過程。22日,志愿者團隊再次來到奧林匹奧小學,上海市洋涇菊園實驗學校數學教師成懿君進行課堂示范。課后,學生志愿者再次加入各當地教師小組,共同開展教研討論。志愿者團隊于次日來到坦巴扎中學觀摩了該校教師的數學課堂,與當地教師進行了高中數學的教研討論。坦方教師們積極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和建議,學生志愿者們詳細記錄了課堂與教研過程,并為坦桑教師提出了許多符合當地實際的教學建議。
7月24日,志愿團陪同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帶領的訪問團參加了與坦桑尼亞政府代表的正式會晤,并出席上海科技企業向坦捐贈智慧教室的揭幕儀式。會上,坦桑尼亞教育科技部、總統府地方行政部、國家教育研究院代表分別致歡迎辭與感謝辭。我志愿團專家亦回顧了聯合國教科文教師教育中心與坦桑方面的教育合作項目歷史與成果。會晤與揭幕儀式后,洋涇菊園實驗學校數學教師成懿君使用智慧教室設備進行了公開課教學,中坦雙方領導與坦桑當地學校(包括達累斯薩拉姆地區外3所裝配中方捐贈智慧教室的學校)認真聽課,積極評價成老師的教學。課后,黃興豐教授組織志愿團成員和現場40余位坦桑尼亞教師開展教研活動。
7月25日至26日,上海市教委代表團一行在志愿團部分專家的陪同下前往桑給巴爾島教育與職業培訓部、中小學校進行參觀訪問。期間,桑給巴爾地區教育官員、世界銀行駐桑給巴爾團隊與志愿團專家詳細問詢了開展新的STEM教師教育項目的可能性。
7月25日,志愿團再次前往坦巴扎中學,舉辦面向達累斯薩拉姆全市各中小學代表的地區教師工作坊。張閔雪老師為來自戴阿蒙德小學的30余名學生講授以“餅圖的初步認識”為主題的公開課。此次活動設在坦巴扎中學的大禮堂中,吸引了約150位一線教師、地方教育部門負責人以及當地課程開發人員參與。坦方教師們不斷提問,現場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志愿者們在活動期間流動于各個教師小組,發揮組織和協調功能,保障了超大規模教研活動的順利進行。26日,志愿團抵達坦桑尼亞北部的阿魯沙地區參訪蒙杜利師范學校。黃興豐教授介紹了上海數學教育體系,強調知識培養與思維培養并重,并分享了具體實踐和互動教學的成功經驗。丁若曦博士聚焦于闡釋教研組(TRG)在上海中小學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博士生胡奇介紹了志愿團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教育交流成果。蒙杜利師范學校的教師十分好奇中國教師聘用機制、師范生培養方案、在校與地區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工作平衡等問題,志愿團成員一一耐心解答。
7月29日,志愿團驅車前往乞力馬扎羅地區。在三個小時車程后,抵達馬蘭古師范學校。這所位于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腳的師范學校擁有悠久的教師教育歷史,也見證著坦桑尼亞鄉村地區的教育發展。該校校長與教師真誠地告訴志愿團“這里能看到坦桑尼亞教育更真實的面貌”,熱切地表達了接待上海志愿者明年到馬蘭古開展活動的愿望。志愿團成員、尤其是學生志愿者們,表示非常愿意明年以馬蘭古為中心、深入坦桑的廣袤鄉村。此后,沈軼驊博士介紹了上海教育體系與上海數學教育特色,丁若曦博士展示了教研組(TRG)的作用與價值,博士生胡奇分享了志愿團赴坦桑尼亞活動的過程與收獲。黃興豐教授組織志愿團各位成員回答馬蘭古教師的疑問。


7月30日下午,本期志愿團從乞力馬扎羅機場登上了返程飛機,圓滿結束在坦活動。赴坦桑尼亞的上海國際STEM教育志愿團隊此番赴坦行程緊湊、內容充實,盡管工作條件比較艱苦,但從始至終團結合作、互相鼓勵、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投入,展示了上海教育工作者與中國青年的風采。學生志愿者們在整個過程中承擔了大量的組織、協調和調研工作,在陌生而復雜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實現了專業能力與國際理解的飛快進步,他們說“我們看到了更大、更真實的世界”。

附:國際STEM教育志愿者活動背景資料
國際STEM教育志愿者機制建立于上?!股D醽啞澜玢y行數學教師專業發展項目的豐碩合作成果基礎上。2014-2022年,由上海師范大學負責的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中兩國幾百位數學教師互訪,“Teaching Research Group”(教研組)走入英國多地中小學。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英國數學基礎教育的發展,英國學生在PISA 數學測試中進步顯著。經英國政府與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口碑傳播,“上海數學”的影響力擴散至坦桑尼亞。2020年,適逢世界銀行調查發現坦桑尼亞80%的在職教師在五年時間中未經任何培訓,教師(尤其是STEM領域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十分嚴峻。坦桑尼亞國家教育研究院(Tanzania Institute of Education)經世界銀行牽線搭橋,聯系到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商討開展數學教師培訓項目。
2021至2023年中心連續為坦桑尼亞中小學及師范學校數學教師開辦四期在線工作坊,教育研究專家、一線中小學教師與教育專業在讀研究生陸續加入中坦跨文化“云端教研”。上海團隊的專業水平與奉獻精神得到世界銀行與坦桑尼亞團隊的高度評價。2023年3月,中心派代表團赴坦與坦桑尼亞國家教育研究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在達累斯薩拉姆設立輻射東非地區的“聯合教育研究中心”(JEC-TEC-TIE),致力于向東非國家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同培養優秀STEM教師。2023年5月和12月,中心在上海為逾150名坦桑尼亞教育官員與學者、數學教師和國際組織教育專家舉辦四期“上海數學研修班”,在與上海教師合作教研、同課異構等活動中沉浸式體驗中國教師教育及在職專業發展的文化與體系優勢。
為推動中坦項目合作能夠“入基層,惠民生”,上海師范大學于2023年8月決定以設立在本校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為平臺,每年派出一批國際STEM教育志愿者扎根坦?;鶎訉W校及教師教育專業機構,進入當地社區開展參與式發展行動,切實輔助坦國政府以學校為基本單位、建設在職教師專業發展體系。
2023年暑期,首批國際STEM教育志愿團由3名中心專家、3位上海中小學數學教師組成,開赴坦桑尼亞。本期志愿活動中,面對缺乏與中國教育團隊合作經驗的當地學校,志愿團成員克服環境與心理上的困難,制定了為期三周的緊密工作日程表,在兩所學校每日開展教學示范、合作教研,幾乎“手把手”地幫助當地教師學會如何備課、觀課、評課。此間又為達累斯薩拉姆地區200余所中小學教師開設了一場“上海數學”工作坊,得到坦桑尼亞三大報刊之一的《每日新聞》與新華社駐外機構報道。
(供稿、攝影: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