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場館筑魂育人功能
打造文化育人陣地
上海師范大學檔案館(博物館、校史館)秉承“為黨管檔、為校守史、為民服務”的宗旨,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責任貫穿于日常工作中,主動挖掘育人要素,發揮各自優勢、特色并形成合力,開拓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相融相濟、協同聯動的工作局面。
扎實推進校史校情教育
每年有近百名新教工在校史館、博物館參觀培訓,近距離感受濃厚的上師大底蘊與文化氛圍,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從而知校、愛校、榮校、興校。在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之際,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激發他們的求知熱情和自豪感。主動對接學生生活園區,開展以館藏珍品展和傳統篆刻體驗為特色的育人活動,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立校史講解服務隊和博物館講解學生志愿團隊,推動知行合一,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每年舉辦“走進上師大——青少年大學文化體驗日”等活動,吸引眾多中小學生走進師大校園,領略學校的優良傳統和校園文化,感受新中國成立以來教師教育的發展變遷歷程。
切實發揮場館重要陣地功能
博物館挖掘珍貴館藏資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通過設計精美、內容豐富的展板和舉辦傳統文化講座、互動體驗活動,如巧手畫彩陶、碑帖傳拓、篆刻藝術等,實現高校博物館資源與中小學生課堂的文化育人資源共享。
校史館結合檔案館資源與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設立專門的區域,展示烈士的紅色檔案,講述英烈的感人事跡。同時,通過展出大量實物,使參觀者在領略大學文化精神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館內展出全國優秀思政工作者、校黨委原組織員王敏如的記錄本和備課筆記。記錄本展開后長達7.2米,詳細記載了她自2003年退休以來在講黨課道路上的堅定步伐:累計講授黨課逾240場,聽眾4.8萬余人次。
加強合作共建,打造育人共同體
與人文學院信息管理系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共同打造“檔案學專業實習基地”和“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實踐基地”。通過生動的現場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文書檔案、照片檔案、實物檔案等在校史研究與宣傳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對檔案的運用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理解。根據學生需求安排外出調研、參觀等活動,并邀請業界專家針對檔案領域最新前沿問題開展專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業內動態、拓寬學術視野。
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題研討“挖掘校史校情中的思政元素,開設校史館中的思政課”,通過館院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把校史館蘊藏的豐富思政元素和鮮活的實踐場景作為生動教材,發揮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史料寶庫”作用。
博物館與藝術專業攜手共建校內實踐基地,并積極參與指導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示活動和“挑戰杯”競賽。
展現育人自信、師范自信、學術自信
將靜態的檔案資料活化為動態的歷史信息,讓沉睡的檔案煥發新的生命力,將檔案館打造成思想的寶庫。充分發揮檔案資源優勢,從學校、學科、學者、學術、學生“五學”入手,全面梳理并總結學校70年的發展成果、辦學成果、學術成果,展現深厚的育人自信、師范自信、學術自信,逐漸形成了“師大文脈”“致敬大先生”“口述校史”等欄目,連續推出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推文。如,《大師與師大——張斌先生與廖世承先生交往二三事》讓讀者領略了上師大歷史上兩位杰出人物的深厚友誼;《沈從文與上海師范大學博物館》讓讀者深入了解了文學巨匠與上師大的不解之緣;《千年敦煌,熠熠生輝——上海師范大學博物館藏南北朝敦煌遺書》則展示了校博物館珍貴的文化遺產和學術價值。
[作者為上海師范大學檔案館(博物館、校史館)館長]
鏈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qC5t9eQ7MOTfaPjp0N1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