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生無遺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愿拋頭顱,灑熱血!”這是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的夏明翰被捕后在獄中寫給姐姐夏明瑋和她兩個女兒的信,這封家書字字盡顯夏明翰烈士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1928年3月,他于武漢被捕后,在漢口余記里刑場英勇就義,年僅28歲。
紅色家書記載了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中國人民的平等自由,不畏艱難、堅持斗爭,直至犧牲的過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百年榮光。透過這些家書,可以真切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人間正道是滄桑: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堅持真理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守理想就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這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首要內容,也是紅色家書最為鮮明的主題。“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必底于成,故我雖死猶存。”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史硯芬給弟弟妹妹的訣別信中盡顯殷殷報國之心,是他對“占據著真理和道義制高點”的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力透紙背。1931年,王若飛從蘇聯回國后,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他堅持真理、傳播真理,寫給舅父黃齊生的信中,他一方面感念舅父對家人的關照,另一方面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批評黃齊生的錯誤思想。“舅父思想宗教色彩甚濃……我們的哲學,是認為一切東西都是在流動變化著。我們不僅要認識世界,而且是要改造世界。”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所堅守的理想始終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認識上。無數革命先烈在戰火硝煙中為追求真理、為實現理想不惜英勇獻身,紅色家書抒發了他們愛黨愛國愛家的赤子之心,為革命的后來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敢教日月換新天: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己任,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廣大群眾歷盡艱辛,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贏得革命勝利。“災難深重的中國少衣無食者,不僅咱一家,弟這幾年來正是為了自己,為了這饑寒的一群,奔波奮斗……弟將更努力,為群眾服務……”八路軍戰士馮庭楷寫給兄長的家書中坦露了一個戰士熱愛百姓大眾的情懷。“為了鏟除這個壓迫人的力量,打倒那些少數反動分子,所以才要革命。為了這些,我才加入了革命隊伍,純粹是要為人民服務……”1949年2月,青年學生杜峻毅然參加人民解放軍,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沖鋒陷陣的革命戰士身上展現出了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為有犧牲多壯志: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偉大斗爭成就偉大事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靠的就是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踐行初心使命,犧牲精神和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一以貫之的崇高品格。許多革命家在面臨生死考驗時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堅定的革命意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后,劉伯堅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奉命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1935年3月16日,在率部與敵作戰中不幸負傷被俘,3月21日英勇就義,時年40歲。他在獄中寫給妻嫂鳳笙的家書中談及“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彰顯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氣概。革命戰士朱振漢1949年在大湖之戰前夕報名參加敢死隊后,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這次寫給你是最后的一封信……你兒子的死是光榮的,為了全中國的人民解放而死是最有價值的。媽!”17歲的年輕戰士在生死時刻,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寬慰母親,最終在戰斗中英勇犧牲。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無非一念救蒼生: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忠誠”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科學認識的基礎上,是中國共產黨人優秀的政治品格,體現在既要“忠于黨”,也要“忠于人民”,二者具有內在統一性,這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歸宿。我們黨只有保持這種道德準則,才能在身處困境時做到“喚起工農千百萬”,實現“亂云飛渡仍從容”。共產黨人黨性堅強、信仰堅定,黃競西在獄中寫給岳舅的遺言“我為黨犧牲,有無上光榮,你們不要為我悲傷”是他忠于國家、忠于革命的堅貞不渝。王稼祥一生忠于革命,忠于黨,引導堂弟王柳華正確認識中國社會問題,動員他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加入黨組織,在家書中寫道:“怎樣革命才可實現呢?我們必須加入有組織的政黨,以一定的政策,一定的方法,群策群力,同去干國事才可。”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人民謀幸福就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表現。陳毅在寫給家人的信中反復提及“人民”:“一切均從人民出發,兒竊愿勿愧于此,故不得不反復言之。”“向真理和人民低頭,固我弟兄多年來之立身行道之風度也……”這是陳毅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對親人的要求,真正做到了親民愛民,表達了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深厚感情。
偉大建黨精神四個方面的內容是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通過深入挖掘和闡釋紅色家書故事,發揮好紅色家書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重要載體的作用,深刻領悟革命先烈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為國為民的深切情懷、舍生忘死的崇高氣節、對黨忠誠的赤子之心及人民至上的大愛情懷,學習革命先輩的政治品格和道德風范,這對于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文化、涵養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鏈接地址:https://dzb.whb.cn/2024-05-23/7/detail-851646.html
https://m.whb.cn/commonDetail/932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