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主題句“龍行龘(dá)龘,欣欣家國”時,驀然想起《玉篇》“龘,音沓,龍行龘龘”,群龍騰飛的情景。龍年之“龍”位居十二生肖之五,在十二地支配屬“辰”,用十二地支與十天干相配紀年,龍年有甲辰年、丙辰年、戊辰年、庚辰年、壬辰年,今年當屬甲辰年。按照屬相,今年出生的孩子當屬“龍”。而說到“龍”,中國人包括遍及全世界的華人對“龍”懷有來自血脈的深情和源源不斷的敬意。
“龍”字歷史悠久,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篆文、隸書中均有“龍”字。如: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龍”字記錄的對象是什么呢?從甲骨文、金文看,“龍”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龍”字似大口長身的一種神奇動物,到了小篆,字形發生變化,故《說文解字》說“龍”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從龍”?!墩f文解字》對“龍”的說解值得思考,“鱗蟲之長”是說龍的類屬,“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是說龍善變的外形,“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是說龍可因時而變,登天入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是解釋龍的字形和字音,“凡龍之屬皆從龍”是說“龍(龍)”可以作為偏旁用來構字,如“籠、攏、隴、瓏、聾、瀧、壟、礱、嚨、櫳、眬、昽、垅、龓、靇、龒、巃、巄、蠪、襱”等??梢姟褒垼垼钡臉嬜帜芰^強。從字義說解看,許慎大約也是根據傳說和想象釋義的,想象龍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長似蛇,有鱗爪,能幽能明,能巨能細,能飛天潛水,能興雨布云。《爾雅翼》記載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感覺“龍”像不同動物的大“拼盤”?!稄V雅》云:“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同虬)龍,無角曰
(同螭)龍?!饼堖€有黃龍、青龍、白龍、黑龍、紅龍之分。《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描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后世辭書如《辭源》云“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辭?!吩啤皞髡f中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云作雨的神異動物”??梢?,“龍”實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綜合數種動物的形狀,并以想象增飾而成。作為古老的漢字“龍(龍)”記錄的就是這樣一種想象中的神奇動物。
漢字“龍”記錄的也是漢語中的一個詞“龍”,字義也是詞義。龍有諸般變化,能興云作雨,屬于神獸、靈獸?!抖Y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薄褒垺苯o人無所不能的感覺,故后世給“龍”附加了許多意義。這樣,作為詞的“龍”就成了多義詞。神話傳說中有龍王,龍王住在海里,司掌行云布雨,如《西游記》里的東海龍王敖廣一類。龍王一說,現在看來應是古代龍神崇拜、海神信仰的產物。龍在古代又作為帝王的象征,《史記·項羽本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彩),此天子氣也?!惫视小罢纨執熳印敝f,也由此指代與帝王有關的一些事物,如龍子、龍孫、龍女、龍顏、龍庭、龍殿、龍案、龍床、龍榻、龍椅、龍袍、龍輿、龍脈、龍恩、龍興之地等。
龍還可以用來比喻非凡的人物,如人中之龍、人中龍鳳、藏龍臥虎、望子成龍、龍虎、龍駒等,諸葛亮便被稱作“臥龍”。還可指長形像龍的事物,如:火龍、車水馬龍、龍骨等。生物學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可以指駿馬,唐王勃《感興奉送王少府序》:“鳥眾多而無辨鳳,馬群雜而不分龍?!边€可以指有龍形花紋或形狀像龍的東西,如蘇軾《新茶送簽判程朝奉》:“火前試焙分新胯,雪里頭綱輟賜龍?!痹儆校糊埰?、龍幡、龍燈、龍套、龍漏、龍鏡、青龍刀等。
作為詞的“龍”不僅是意義豐富多彩的多義詞,還可以作為構詞語素組成別的詞語,除了上文已經舉出的例詞外,在現代漢語里還有龍頭、龍宮、龍鳳胎、龍虎榜、龍門、龍門陣、合龍、接龍、長龍等。江湖名、地名、動物名、植物名、事物名也喜歡帶“龍”字,如:黑龍江、黃龍河、白龍江、龍湖、龍泉、龍潭、黑龍潭、龍山、龍井、龍虎山、龍游、龍巖、龍海、龍川、龍江劇、龍膽、龍膽紫、龍腦、龍涎香、龍須面、龍眼、龍香、龍魚、金龍魚、龍爪槐、龍須草、龍血樹、龍虎斗等。姓名中也不乏“龍”字,龍是古老的姓氏,龍子、龍苴、龍賈皆是春秋戰國時的名人,后世也不乏龍姓名人。以“龍”為名的人更多,如近人賀龍、李小龍、成龍等。以“龍”作為構成要素的成語,也是漢語成語家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龍飛鳳舞、鳳舞龍翔、龍鳳高翔、筆走龍蛇、畫龍點睛、降龍伏虎、龍馬精神、龍盤虎踞、龍騰虎躍、龍爭虎斗、生龍活虎、來龍去脈、龍躍云津、云龍魚水等,這些成語是褒義或中性的,“龍”常與“虎、鳳”等搭配。帶“龍”字的成語也有表達貶義的,如老態龍鐘、魚龍混雜、群龍無首、葉公好龍、攀龍附鳳、龍屈蛇伸等。跟龍有關的歇后語、諺語、俗語也很多,如:龍無云不行,魚無水不生;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蛟龍困在沙灘上——威風掃地;葉公好龍——怕是真的。可見,“龍”是漢語詞匯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人對于“龍”的厚愛可不能簡單地從字詞句上來看。自古以來,龍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我們的先人通過對星象的觀測,完成了時空定位,踏上數千年不間斷的文明征程。古人為觀測天象,把周天黃道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組,每七宿為一組。其中,“東方蒼龍”包含的七宿,連起來的形狀像一條龍。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因而古人認為是龍掌管著降雨,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農耕的收成則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這樣龍成了農耕社會重要的“圖騰”。實際上,關于“龍”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古今說解很多,這里不再考證。僅舉近人聞一多《中國神話十五講》為證,聞一多指出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來源于古代傳說,如《史記·天官書》有“軒轅,黃龍體”一說,黃帝是黃龍的化身,故而我等后人也就成為了龍的傳人。
古往今來,“龍”存在于龜甲獸骨、青銅石刻、簡帛尺牘、詩詞歌賦、經史子集、戲曲小說、神話傳說、影視動漫之中,更存在于中華民族的血液和心靈之中。龍的傳說、龍的文化、龍的精神、龍的品格,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元素,“龍”象征著吉祥、喜慶、團結、進取、騰飛。
龍年到來,讓我們祝愿偉大祖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龍騰虎躍、龍躍云津,祝愿龍的傳人個個生龍活虎、龍精虎猛,龍年出生的孩子都龍馬精神,成為人中龍鳳。
龍行龘龘、前程朤(lǎnɡ,同“朗”)朤,龍年大吉!
鏈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4sGwzkfVL2zMYo7cP3qg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