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的春風,吹拂祖國的大江南北,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到處是一片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的景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全國各地涌動。
????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上師大的巨變就是一個縮影,到2002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已發展到19萬多人,研究生1千多人,留學生350人,夜大學學生8500多人,而1995年分別為8千多人、170人、150人、950人。每年招生數從1千多人發展到6千多人,博士點和碩士點從原來的2個、20多個發展到10個和50多個,科研經費從過去每年的數百萬元發展到2千多萬元。3年前,奉賢校區大部分土地還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地,現在已建設成為杭州灣畔美麗的大學園區。
????上師大的巨變,得益于鄧小平的“發展是硬道路”、“改革是動力”的理論指導,得益于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和“教育創新”的理論指導。我們克服了“等、靠、要”的傳統觀念,不是“等米下鍋”,而是“找米下鍋”。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的智力資源,大力發展教育產業,積極開拓教育市場,增加學校經濟實力;依靠社會和企業的力量,組建厚德教育發展投資公司,并通過社會集資、置換、貸款、融資、政府貼息等多種途徑,解決辦學經費不足的困難;突破舊的辦學體制,走“一主多元”的辦學之路,發展中外合作教育,有力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大學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各類合格人才,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我們決不能陶醉于表面的規模發展上,更重要的是內涵的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質量上。要堅持在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手段上的創新。我們要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觀、以人為本的教學觀,以能力為重點的素質觀、多元性的體制觀、適應性的質量觀、以教促教的產業觀;每個教師要在“教書育人”上下功夫,全面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堅持“科研為先導”的原則,進一步引進高水平教師,構建合理的課程結構、知識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把本學科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改革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師生互動、教學相長;要完善學分制,增加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大的選擇性和自主性;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確保實習、實驗、實訓的課時占總學時的25%以上,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課余活動和科研活動。
????預祝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在教學、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