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數字創新平臺、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國家智能評價與治理實驗基地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學術評價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與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論壇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軼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教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洪大用教授分別致辭,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徐擁軍教授發布《標準?方法?示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研究報告》。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術評價專家、原創概念的提出者代表、知名期刊主編、科研管理部門代表及相關媒體約150人共同參加。

我校人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師范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所所長王建疆提出的“別現代”入選本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并受邀作《別現代與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專題報告。大會結束后,該報告受到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并引發熱議。
“別現代”概念的提出是對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的積極響應和努力探索,自2014年在中俄高層文化論壇上提出以來,已經在國內外學界、藝術界、文學界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影響。目前,美國和歐洲成員國斯諾文尼亞的知名大學已經自主建立了別現代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意大利建有別現代主義學術網站。歐洲的《哲學通報》《藝術與媒體研究》和國內的《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國文學評論》《探索與爭鳴》等著名刊物已發表中、英、意、斯洛文尼亞文字的相關專題研究論文近200篇,專欄文章36組。出版別現代主義系列著作5部,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省級精品課教材1部,別現代主義審美學慕課1門,已舉辦8次別現代主義國際研討會及多次別現代主義國際藝術展覽。在學術研究、學科教學、藝術創作、詩歌創作、文化計算等多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本屆論壇遴選出的“別現代”“帝制農商社會”“反梯度”“公共闡釋”“和合學”“科技審度論”“跨體系社會”“天下體系”“藝術公賞力”“致毀知識”十個原創學術概念,是從37.4萬個關鍵詞中備選3000個概念,然后經過多方評估和論證,形成74個概念,又經過篩選,成為21個概念,最后確定為10個原創性概念。此次原創性概念的遴選,對于中國學術原創導向、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意義深遠,體現了學界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對本土學術的堅守。
(供稿、攝影:人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