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舞蹈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活動等項目的多元開展以及舞蹈學由非師范轉型為師范專業,為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音樂學院舞蹈學(師范)專業連續組織了三場“舞蹈教師成長之路”名師講堂系列講座活動,邀請了上海市藝術教育專家和資深教師等行業權威人士,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藝術創作心得和對舞蹈教育發展的見解,為舞蹈師范學生們帶來豐富的舞蹈教師經驗和專業知識。

11月28日,首場講座由上海市教育學會中學藝術教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張蔭堯老師與舞蹈系全體師生展開訪談與交流。講座內容圍繞“如何做一名中小學藝術(舞蹈)老師”展開,旨在為舞蹈學師范學生的專業發展給予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張老師從音樂教育的初心出發,提到作為教育者,僅僅精通專業知識是不夠的,應當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提升專業素養。他多次強調中小學教師應注重學科之間的綜合融合,提出中小學藝術教師應具備的四個核心素養:藝術感知、藝術表現、創意表達和文化理解。

11月29日第二場講座,邀請了正高級教師、上海市“雙名工程”藝術攻關基地、浦東新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文建中學音樂教師吳衛為舞蹈系全體師生舉行“立足育人,舞出精彩人生——如何做好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講座。講座中,吳衛就如何做好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提出了五點建設性建議:做好思想與情感、專業與技能、育德與育能、教學與學教、職業與事業的準備。學生們聽得非常投入,認認真真地做著筆記。
第三場講座12月5日,邀請了三位曾就讀于音樂學院舞蹈系的“學姐”回母校分享她們的教師成長歷程,為學生們將來走向教師之路提供多樣化的思想啟示和努力方向。她們分別是:上海市日新實驗小學專職舞蹈教師張帆,上海市靜安區實驗中學藝術科技發展中心主任胡萍和現任中福會少年宮舞蹈中心主任姜羽飛。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張帆老師認為舞蹈不僅是技巧,更是思維和手段;“實現‘三個跨越’”,胡萍老師用“三個跨越”分享了其作為舞蹈教師的工作體驗;“舞蹈教師要‘一專多能’”,姜羽飛老師針對教師職業為舞蹈系學子提出了建議。

每場講座末,舞蹈系主任高娟敏教授及師生們都與講座嘉賓們展開熱烈的互動。通過與我校老師和專家們的對話交談,學生們深刻認識到提升自身能力和多元發展的重要性,懂得了教育需要精心、專心,需要持之以恒,更對未來如何成長為一名舞蹈教師有了明確的方向。2022級舞蹈學專業學生冉東潤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感受:“豐學識,良心態,重理解,懂創新。”
音樂學院舞蹈學(師范)專業為師生們搭建了一個有思想高度、專業性強且內容豐富的“名師講堂系列講座”交流平臺,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前輩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的兢兢業業,以及對舞蹈教育事業的熱忱與奉獻,舞蹈學(師范)專業學生將以這些前輩作為前行道路上的標桿。
(供稿:音樂學院 作者:黃雨城、吳璇子、王若茜、米雪怡 攝影:吳宜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