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我校音樂學院邀請,英國劍橋大學約翰·林克(John Rink)教授為音樂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從分析到“表演者分析”》(From Analysis to 'Performer's Analysis')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我校音樂學院兼職碩導、上海音樂學院楊健教授主持,上海音樂學院在站博士后顏夢嬌擔任現場翻譯。

講座伊始,林克教授以其專著《劍橋音樂表演理解指南》為引,對“表演者的分析”(performer's analysis)這一概念的內涵、外延與原則進行了厘定,并對其在表演行為中的實際應用做了簡要介紹。
其中的核心要點一言以蔽之,是謂發現音樂的“形態”(shape),并發現展示這個形態的方法,譬如速度與力度的變化等。在此基礎上,林克教授以歷屆肖賽中不同演奏者對同一曲目的旋律/動機形態(melodic/motivic shape)、力度形態(dynamic shape)等角度展開的不同演奏詮釋為例,進一步闡明了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對音樂形態進行分析的必要性所在,加深了學生們對“表演者的分析”之于演奏實踐層面應用的理解。

最后,林克教授強調總結到,表演者既是作曲家意圖的被動執行者,也是對如何詮釋和呈現音樂做出創造性決定的積極參與者,這包括節奏、力度、運音法、結構形式等多方面的選擇和決定。通過研究表演者的選擇和技巧,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表演者的意圖以及他們尋求與觀眾交流的方式。
約翰·林克為英國劍橋大學音樂表演研究教授,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顧問,國際知名的肖邦研究專家,曾擔任第17、18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評委。林克教授以鋼琴家與音樂學家的雙重身份深耕于音樂表演、理論與分析以及19世紀音樂(尤其是肖邦、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等研究領域,著述豐碩,廣獲榮譽。近年來,林克教授主編的《肖邦全集——新評注版》和《劍橋音樂表演理解指南》陸續被引介到國內,反響熱烈,為當下國內外音樂表演實踐、音樂學理論研究提供了極富參考價值的思考路向。
本次約翰·林克教授的講座為我校音樂學院師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對于師生開展表演實踐和表演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供稿、攝影:音樂學院 作者:朱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