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學院教師及研究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科研素養能力,2023年10月-11月,美術學院邀請多位國內藝術領域知名教授、專家舉辦了一系列主題講座,涉及主題性油畫創作、美術史、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雕塑等方面。

10月27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教授李前蒞臨美術學院,在美術樓201教室,為全院師生舉辦了題為“談我在主題性油畫創作中的一些感想”的講座。講座由造型藝術系主任何振浩主持。

李前教授從對中國歷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的分析點評展開,重點介紹了他自己幾十年來在主題性創作方面的創作過程、創作心得和創作經驗,并且和在座師生就繪畫實踐與創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動,為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堂精彩的創作課程。
本次講座內容豐富,分析深刻,講解生動,分享了一位著名藝術家在創作方面的珍貴經驗,讓大家受益匪淺。
11月3日,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內蒙古自治區學位委員會委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原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色音烏力吉教授蒞臨美術學院,在美術樓201教室,為師生帶來“美的沉思——中西美術審美觀念比較”的主題講座,著重探討了中西文明藝術思想的差異,并部分提及中國現當代美術和蒙古美術。講座由翟勇副院長主持,陳研副院長作總結點評。

烏力吉教授的演講以中西美術的歷史背景為出發點,以經典作品為例,深入淺出地論述了他所觀察到的東西方文明的不同傾向。他還簡要介紹了中國現當代美術的轉變歷程,以及中國蒙古美術的部分特點,強調了不同文化背景對藝術創作和審美觀念的影響,以及藝術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講座為師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西美術傳統差異和聯系的機會,也激發了他們對藝術的更深思考。這次跨校交流不僅充實了學生們的美術知識,還拓寬了他們的國際視野,對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藝術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1月9日,中央音樂學院學位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宋慧文研究員蒞臨美術學院。在徐匯校區會議中心一號報告廳,為學院師生帶來“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實踐與思考”的主題講座。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董麗敏,美術學院副院長翟勇、陳研及美院師生聆聽了講座。講座由翟勇主持。

宋慧文研究員回顧了藝術學被定為一個學科門類從“建立——修改——完善”的發展歷程。介紹了當下藝術碩士培養的現狀,傳達了國家教指委對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決心和思路,重點強調今后的藝術專業學位碩士培養以實踐能力考核為主、學位論文逐漸轉為報告的培養模式。
院校領導對宋慧文研究員表達了深切感謝,表示此次講座對學院今后的學科建設及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把關具有重大意義。在座專業教師們都受到了極大鼓舞,也更加明確了今后藝術碩士培養的重點和方向。
11月29日,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蔣鐵驪教授蒞臨美術學院,在美術樓201教室,為學院師生帶來題為“作品如同一面鏡子——真實又遙遠”的主題講座。講座由學院副院長翟勇主持。
蔣鐵驪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來談,一是談對雕塑的認識,認為雕塑其實就是手和材料的關系,通過手的勞作,改變材料的狀態;二是談雕塑家對世界的看法、思考和困惑,并表示雕塑家通過自己對雕塑語言的獨特操控能力來展示對世界的觀察和感悟;三是談多年來自己作品的具象語言和當代性,認為對雕塑家來說,“本體”不是塑造技巧,而是到達人性深度的可能性。

蔣鐵驪將自己在雕塑創作不同階段所遇到的疑惑與思考,以及如何解決的經驗與感受分享給大家,尤其是他在生活日常中隨手記錄與情感表達的即時性,對于雕塑專業本碩同學以及青年教師都有很大的啟示,收益頗多。
(供稿、攝影:美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