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赴滬參加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的申報劇目青春版·贛劇《紅樓夢》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演出。青春版·贛劇《紅樓夢》由江西贛劇院創作推出,導演張曼君,編劇羅周,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張慶善擔任顧問。贛劇是我國一個很著名的劇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藝術特色,曾創作出許多優秀的劇目。此次青春版·贛劇《紅樓夢》來到上海演出,引起各方面的關注。江西贛劇院院長李媛媛還邀請來自北京、上海的部分紅學家,以及我校和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的部分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觀看了演出。

11月24日上午,贛劇《紅樓夢》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光啟國際學者中心舉辦。本次學術研討會主要圍繞青春版·贛劇《紅樓夢》的文學改編效果、舞臺藝術呈現和經典傳播方式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出席會議的有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張慶善,上海師范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負責人、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詹丹,上海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朱恒夫,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東東、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虹、北京曹雪芹故居紀念館K11工藝文化基金會姜佳麗、上海開放大學人文學院張頔等,在校部分博士生、碩士生參與了討論,研討會由詹丹教授主持。
與會學者對贛劇《紅樓夢》的演出效果與觀后感受進行討論。詹丹教授認為,贛劇《紅樓夢》是文學作品戲曲改編活動的積極嘗試,在結構層面的亮點在于能夠在極簡的舞臺上實現橫向與縱深的多空間并置,具有現代戲劇的藝術特征。贛劇《紅樓夢》對小說情節的改編可圈可點,如史湘云醉臥的動態化舞蹈處理、突出演繹薛寶釵成婚后的煎熬情感以及林黛玉焚詩的藝術化處理等,講述了詩的毀滅的故事。朱恒夫教授強調《紅樓夢》的戲劇改編問題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論題,指出古代經典以何種形式走向大眾應該成為研究者的重點關注對象,贛劇《紅樓夢》在舞美和音樂層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不但是一個演繹《紅樓夢》故事的戲劇,還是一個具有贛劇特色的音樂舞蹈晚會。姜佳麗老師認為從現代戲劇的角度來看,舞臺上呈現的移動幕墻與場景空間的設置均具備新意。李虹老師、李東東老師和張頔老師分別就文學經典的改編問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張慶善老師圍繞《紅樓夢》的當代傳播途徑和創新改編問題作總結發言。他認為《紅樓夢》具備獨特的文化精神內核,演繹《紅樓夢》、推動《紅樓夢》的傳播工作任重而道遠。在《紅樓夢》的諸多傳播途徑之中,戲曲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學者們要多多關注這種文化現象。張老師還特別指出《紅樓夢》的改編務必要考慮到年輕人的審美取向和接受程度,這是當下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希望今后大家多關注當代《紅樓夢》的戲曲改編問題、注重對藝術形式的有效探索,呼吁學者們共同努力將《紅樓夢》呈現給廣大的讀者和觀眾。
最后,通過對贛劇《紅樓夢》觀后心得的討論,與會者一致認為要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推動藝術形式的創新和發展,努力通過富有創意的改編來傳播經典,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供稿、攝影:光啟國際學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