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上海市心理學會德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創新團隊“教育心理與學生發展”、上海師范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醫教心融合與學生發展國際學術論壇——暨上海市心理學會德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23年學術年會”在我校成功舉行。本次論壇聚焦“醫、教、心融合與學生發展”主題,與會的海內外專家學者、校(園)長、教師圍繞該主題展開充分交流討論,共同探討醫教心融合新模式,為學生發展與身心健康建言獻策。

論壇開幕式由我校心理學院黨委書記蔡丹教授主持,上海市心理學會德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心理學院李丹教授向與會人員介紹會議背景和參會嘉賓,并對所有參會人員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校副校長蔣明軍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蘇彥捷教授、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龐維國教授、教育部教育大數據與教育決策實驗室主任桑標教授、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創新團隊“教育心理與學生發展”負責人石文典教授出席大會開幕式并先后致辭,各位領導及教授學者在致辭中對我校心理學院的成立表示祝賀,同時充分肯定本次大會開展的重要意義,并號召與會成員開展多領域、多學科、多學段的聯動與協作,積極探索構建醫教心融合育人共同體,共同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上午開幕式之后是四場主旨報告,報告分別由上海師范大學李丹教授、上海師范大學丁雪辰副教授、上海師范大學羅俊龍教授、上海師范大學賀雯教授主持。北京大學蘇彥捷教授以《青春期與青少年》為題向與會成員作首場匯報,蘇彥捷教授對青春期發展階段和青少年發展階段進行了區分,揭示了青少年學生的壓力源,具體分享了對壓力的多項應對措施,從多方面強調了睡眠作為情緒調節的一種手段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加拿大Carleton University校長講席教授Robert J. Coplan以《Speaking Up for the Quiet Ones: Shy Children at School》為題,介紹了害羞兒童在學校遇到的一系列挑戰,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幫助害羞兒童適應學校生活、發展健康心理的專業建議與可行措施。上海交通大學李春波教授以《簡化認知行為治療(SCBT):方法學建立及其應用推廣研究》為題,在報告中介紹了傳統認知行為治療的推廣問題,并展示了簡化認知行為療法的開發、療效及推廣現狀。華東師范大學龐維國教授以《創造性與心理健康》為題,生動且系統地介紹了創造性與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關系,并從提升創造性的角度展示了創造促進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四位學者的報告內容精彩豐富,與會人員收獲頗豐。

下午的論壇首先進入上半場的專題報告,由上海師范大學崔麗瑩教授、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周瑾書記和上海師范大學趙歡歡副教授分別主持。上海師范大學陳寧教授以《教養方式、共同經歷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為題報告了積極教養方式的全息性價值及積極共同經歷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討論解釋了共同經歷關系效應,并從實踐角度出發探討了如何建立積極共同經歷。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學丁敏芳老師以《多元智能理論下學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實踐探究》為題,重點分享了久隆模范中學圍繞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目標,創新實施的包含智能掃描、多元評價、家校聯動及醫教結合的多元實踐舉措。上海市實驗學校西校章志強校長以《變革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生命品質》為題,分享了學校通過項目化學習及辯論式學習兩大變革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各項實踐舉措及成果。上海市民辦新黃浦實驗學校黃俊杰校長以《家校共育培養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題,探討了小學生各類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重點分享了該校以集體心理健康為目標,全方位規劃建設積極心理品質、充分賦能全體家長及加強家校正向結盟的系統舉措與成果。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德尚幼兒園季琳園長以《五育并舉融合教育》為題,通過豐富的媒體形式,向與會者生動且全面地分享了該園由三大板塊、七大選擇活動及九類項目活動組成的幼兒生命教育體系,及該體系的優秀實踐成果。

上半場專題報告之后,上海市心理學會德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趙歡歡主持開展上海市心理學會德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授牌儀式,上海市心理學會德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丹教授、副主任蔡丹教授向上海市25所會員單位代表分別授予“上海市心理學會德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團體會員單位”銅牌并合影留念。

授牌儀式結束后,論壇進入下半場專題報告。匯報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宗愛東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孫紅月副教授及上海師范大學蔡丹教授分別主持。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主任醫師朱大倩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醫教協同干預》為題,介紹了當前我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患病情況、治療現狀與實際存在的診療問題,重點展示了兒科醫院ADHD“醫家校一體化平臺建設”的發展歷程與具體成果。李丹教授與丁雪辰副教授則分別以《如何幫助學生戰勝抑郁和焦慮》與《破壞性行為的干預:減少問題行為與塑造適應技能》為題,對同名同系列叢書進行了內容分享,該系列叢書聚焦各種常見心理問題,不僅分析心理問題發生的現狀及原因,更重點介紹具體可實施的干預手段與方法,是可為多方人員提供直接轉化落地方案的實用手冊。最后,德國Ruhr-Universit?t Bochum的Jürgen Margraf教授以《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Optimistic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Adolescents》為題,從中德兩國差異對比視角,重點介紹了中德兩國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及心理治療現狀等方面的差異。

閉幕式上,蔡丹教授對本次論壇的內容質量及豐富程度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向論壇舉辦組織及各負責老師、志愿者表示感謝。本次論壇現場參會者近200人,圖片直播的觀閱量達一萬多人次。論壇從不同視角探討心理-教育-醫學模式下的學生發展,為進一步全方位高質量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工作思路。
(供稿、攝影:心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