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5日,第13屆中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在上海師范大學成功舉辦。本次會議主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語言和認知研究”。會議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認知語言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并得到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市外文學會的大力支持。會議邀請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擔任主旨發言嘉賓,來自中國、加拿大、瑞典、土耳其、日本和俄羅斯等地的300多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交流和討論。
會議開幕式由外國語學院院長高航教授主持,學院黨委書記宋波參加了儀式。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李曄教授首先致辭,并對外國語學院承辦此次大會表示祝賀。他介紹了上海師范大學目前的發展情況,并強調了語言學科的重要性。之后,中國英漢比較研究會認知語言學專業委員會會長束定芳教授致辭。他指出,中國在認知語言學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大,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時代,認知語言學研究具有廣闊的前景。隨后,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高航教授致歡迎辭。他熱烈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代表,并簡要介紹了學院當前的發展情況。他向長期以來支持外國語學院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的專家表示感謝,并希望代表們在此次學術活動中加深交流、互相學習,收獲豐碩的學術成果。最后,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社長孫玉致辭。他介紹了出版社近年來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的發展,并指出在AI時代,語言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要求,尤其需要克服語料庫、算法和計算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會議開幕式結束后,全體代表合影留念。


隨后,南京師范大學張輝教授、西南大學文旭教授、湖南大學劉正光教授、上海師范大學曹秀玲教授分別發表了題為“認知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心理學實驗轉向’”“隱喻與創造——語言創造性的認知探索之一”“英漢語謂語(動詞)的時間性與句法語義動態性對比研究”“語言的主觀性與漢語去主觀化表達”的主旨演講。幾場演講分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王文斌教授、河南大學牛保義教授、南京師范大學辛斌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盧植教授主持。上午會議進行期間,全體代表還進行了中國英漢比較研究會認知語言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會換屆選舉投票。


下午,參會的專家學者們在東部第3教學樓的19個分會場展開了專題討論和分組交流。260多位學者參與了論文宣讀和學術交流。除了分享知識,代表們還利用會議間隙互相交流感情,暢談往日情誼。
在下午場的主旨發言中,瑞典隆德大學普通語言學教授兼認知符號學分部研究主任Jordan Zlatev做了題為“語言與圖畫中的隱喻及轉喻:理據和沉淀模型”的在線報告。報告由張輝教授主持。

14日晚,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會議室舉行了新一屆常務理事會的第一次會議。會議選舉張輝教授為會長,束定芳教授為名譽會長,王文斌教授、文旭教授、劉正光教授、辛斌教授、石毓智教授為副會長。同時,經張輝教授提名,高航教授擔任專委會秘書長,張翼教授、楊坤教授和孫崇飛教授擔任副秘書長。同時,常務理事會決定成立專委會顧問委員會,由徐盛桓教授擔任委員會主任、程琪龍教授等專家擔任副主任,嚴辰松教授等專家擔任委員。會議還討論決定由黑龍江大學、南京大學分別作為第14屆、15屆會議的承辦單位。

15日上午,代表們再次齊聚霞棐劇場。北京外國語大學林正軍教授、上海師范大學高航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都會大學Jamin Pelkey教授分別做了題為“喻:隱喻、轉喻與語法隱喻及三者關系”“漢語同源動量詞的認知研究”“人工智能、身體意義與奇跡體驗”的主旨演講。演講分別由南京師范大學汪少華教授、陜西師范大學張韌教授主持。


主旨演講結束后,新當選的會長張輝教授作了大會總結致辭,向協辦單位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上海市外文學會以及所有與會代表表示感謝。新當選的秘書長高航教授通報了中國英漢比較研究會認知語言學專業委員會新一屆理事會選舉投票結果。隨后舉行了會長交接儀式,名譽會長束定芳教授向現任常務理事會成員表示感謝,并強調專委會需要新鮮血液來促進認知語言學的發展。

最后,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代表李家春教授致辭,對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接待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邀請全體代表于2025年相聚哈爾濱,再次共襄盛會。
(供稿、攝影:外國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