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由上海師范大學預防職務違紀違法犯罪研究中心、哲學與法政學院公共管理系和政治學碩士學位點聯合主辦的廉政建設系列講座第三期在文科實驗樓802會議室舉辦。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系主任、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郭定平教授應邀作了題為《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與廉政建設》的專題講座,講座由哲學與法政學院陳兆旺副教授主持,趙銀亮教授、劉廣莉老師、呂紅艷老師、郭小琴老師及部分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政治學專業碩士生同學參與了此次講座。

郭定平教授的講座圍繞黨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學解讀、自我革命與廉政制度建設、自我革命與廉政文化建設、自我革命與反腐敗運動、廉政建設的多重復合路徑等五個方面展開,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介紹了自我革命的基本內涵與重大意義。郭定平教授指出,制度與文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政黨制度也需要相應的政黨政治文化。他強調,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居安思危”并不斷推進反腐敗廉政工程建設。郭定平教授還通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數據,展示了近十年來我們黨和國家反腐斗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他表示,廉政建設要堅持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持續釋放綜合效能,這意味著上述三種廉政建設的路徑應有機結合,而不能偏執一端。其中,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政治文化資源的開發與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相結合、與公民道德工程建設相結合,堅持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同向發力。
在與談環節,趙銀亮教授指出,郭定平教授的講座內容可以引發我們很多深層次的思考:我們可以運用比較政治等分析視角,對廉政建設問題進行深化研究。劉廣莉老師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認為郭定平教授的講座以制度、文化、運動三種視角為我們提供了理解黨的自我革命與廉政建設的政治學進路,思路非常清晰。
在提問環節,2022級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張靖松對比較政治與比較歷史的關系問題提出了困惑。2022級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李智洋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
陳兆旺副教授也暢談了自己的觀點,對本次講座內容進行了簡單小結,并對郭定平教授精彩的講座再次表示感謝,勉勵同學們精進學業,做出好的學術作品。
(供稿:哲學與法政學院 攝影:張露 作者:陳澤東)
 
				
			


